中国古代史之秦汉时代的文化

中国古代史之秦汉时代的文化

ID:40240200

大小:5.38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7-28

中国古代史之秦汉时代的文化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之秦汉时代的文化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之秦汉时代的文化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之秦汉时代的文化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之秦汉时代的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之秦汉时代的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节秦汉时期的文化哲学和宗教史学和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哲学和宗教汉初黄老思想董仲舒儒家思想体系谶纬神学王充唯物主义思想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形成哲学发展基本趋势1、由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多元格局走向大一统。2、以儒学为主体的经学成为学术主流,经今古文并争的基本格局形成。3、以儒生为主体的士人成为学术文化的主导力量。4、为中国思想文化发展格局的形成起了奠基作用。从秦之法术到汉初道术再到儒术的转变经文十四博士2、经学的演变(今古文之争)与谶纬神学的流行其后有诏会议灵台所处,(光武)帝谓(桓)谭曰:“吾欲以谶决之,何如?”谭默然良久,曰:“臣不读谶。”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帝大

2、怒曰:“桓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出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乐,道病卒,时年七十余。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仕郡为功曹,以数谏争不合去。公元前6世纪,佛教产生于我国邻邦尼泊尔境内的释迦部落,其创立者相传是净饭王太子乔达摩·悉达多。佛教首先在印度境内传播,后流行世界各地。佛教是由中亚传入我国新疆地区的,西汉末年传到内地。4、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形成白马寺。史载:东汉永平七年,汉

3、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六十七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阳,汉明帝躬亲迎奉。公元六十八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道教的生成佛教使中国有了宗教并激发了中国本土宗教道教道教的形成与发展,应可视作反映佛教进入中国,中国人有的接受了外来宗教,有的受佛教启发,糅合中国文化中的若干成分,组织了本土的宗教…当是在原来方术巫术的传统中,焊接上劫数、救赎与救世主诸项外来观念,奉祀传统神祗,发动群众力量,以寻求新秩序与新世运。——许倬云《万古江河》太平道顺帝时,琅琊人宫崇向朝廷献《太平清领书》

4、170卷。这是我国最早的道教经典,今存《今太平经》残本基本上保存了这部经典的内容。天师道东汉顺帝汉安元年(142年),张陵在鹤鸣山(一作鹄鸣山,在今四川崇庆境内)倡导道教,凡入道者,须出五斗米,故亦称“五斗米道”,为道教定型化之始。因教徒尊称张陵为“天师”,故又名“天师道”。张天师像汉末,张鲁割据汉中,以“五斗米道”教化人民,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政权。鲁字公旗。初,祖父陵,顺帝时客于蜀,学道鹤鸣山中,造作符书,以惑百姓。受其道者辄出米五斗,故谓之“米贼”。陵传子衡,衡传于鲁,鲁遂自号“师君”。其来学者,初名为“鬼卒”,后号“祭酒”。祭酒各领部众,众多者名曰“理头”。沛人张鲁

5、,母有恣色,兼挟鬼道,往来(刘)焉家,遂任鲁以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将兵掩杀汉中太守苏固,断绝斜谷,杀使者。鲁既得汉中,遂复杀张修而并其众。史学: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司马迁二、史学和文学艺术文学:赋乐府诗五言诗《孔雀东南飞》三、科学技术天文、历算周朝: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东汉:天是浑圆的球体,包裹着同样浑圆的地。代表人物:张衡仪器:浑天仪、候风地动仪数学:《九章算术》农学:氾胜之《氾胜之书》区种法医学《黄帝内经》张仲景、华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