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234142
大小:9.21 MB
页数:86页
时间:2019-07-27
《中医儿科学简史和年龄分分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儿简史和年龄分期中医附院儿科孙香娟第一节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学习要点】1、了解中医儿科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2、熟悉历代著名儿科医家的成就与著作。3、掌握儿科学在宋代以后的重大发展及有突出贡献的医家和医著。历史分期:一、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远古~南北朝~隋朝)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宋朝~)三、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成熟期(金元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四、中医儿科学的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远古~隋唐)4000年前商代殷墟甲骨文中就记载了20余种病名,“龋”(龋齿)、“蛊”(寄生虫病),直接记载小儿疾病的有“贞子疾首”,是指商王武丁妹妃之子头部生病。儿
2、科学史上第一位小儿医—扁鹊。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五十二病方》里,有“婴儿病痫”、“婴儿瘛”的记述。《黄帝内经》最早记载有关小儿脉证方面的内容。年龄分期《灵枢·卫气失常》记载:“二十已上为壮,十八已上为少,六岁已上为小”这是中医学最早的观点。病因病机《素问·奇病论》又说:“人生而有病巅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歧伯曰: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巅疾也”。病症《素问·通评虚实论》中说:“帝曰: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歧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帝曰: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脉何如?歧伯曰: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灵枢
3、·论疾诊尺篇》也说:“婴儿病,其头毛皆逆上者,必死。耳间青脉起者,掣痛;大便赤瓣飧泄,脉小者,手足寒,难已;飧泄,脉小,手足温,泄易已”。体质与针刺《灵枢·逆顺肥瘦篇》说:“黄帝曰:刺婴儿奈何?歧伯曰: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毫针,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可也”。上述经文,是儿科年龄分期和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法、预后和针刺疗法以及小儿体质特点的最早记载。儿科最早的医案记载,如西汉名医淳于意曾以“下气汤”治婴儿“气鬲病”,东汉名医华佗曾以“四物女宛丸”治2岁小儿“下利病”。东汉末年,《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辨证治疗外感病,以脏腑辨证论治杂病,对后世儿科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
4、而深远的影响。《隋书·经籍志》记载南北朝医药书中专门列出了儿科、产科、妇科等医事分科,同时也出现了儿科医学著作,如王末钞的《小儿用药本草》2卷,徐叔响的《疗少小百病杂方》37卷等。隋唐时期,朝廷设立“太医署”,由“医博士”教授医学,其中专设少小科,培养专门的儿科医生,学制5年。隋代巢元方主持编撰的《诸病源候论》中论小儿杂病诸候共6卷255候。巢氏学术成就①初探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小儿血气脆弱,病易动变,证候百端,若见其微证,即便活之,使不成众病”。“小儿脏腑之气软弱,易虚易实。”②倡导积极的小儿养护观。“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宜时见风日,若都不见风日,则令
5、肌肤脆软,便易伤损。……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抱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凝气刚,肌肉硬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以及“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常当节适乳哺”其思想被后世通俗化地归纳为“若要小儿安,常受三分饥与寒”。③建立了儿科病因证候学,儿科病之外因,是“四时之间,忽有非节之气”。即时气、天行、毒疠之气等。小儿病之内因,则为惊怖情志因素、衣着过温、乳哺不当等将养因素,更强调胎养失宜的先天因素及体质因素。④巢氏将小儿外感病分为伤寒、时气两大类,内伤病以脏腑辨证为主,为钱乙建立中医儿科学辨证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唐代孙思邈在其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首列妇人、少小婴孺方于诸病之前,将小
6、儿病证分门别类叙述,计有序例、初生、惊痫、客忤、伤寒、咳嗽、癖结、腹满痈疽瘰疬、杂病等九门,列方325首,《千金翼方》又载方75首,共380首,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儿科诊疗经验,是儿科学的重要历史文献。相传至今的最早儿科专著《颅囟经》,流行于唐末宋初,现存版本是从明代《永乐大典》中辑出,共分上、下二卷。上卷开宗明义提出三岁以下小儿体属“纯阳”的观点,首论脉候至数之法小儿与成人不同,次论受病之本与治疗之术,尤其是对小儿惊痫癫和疳痢证治的论述皆切中肯綮,要言不烦;下卷论火丹证治15种,后论杂病16证,尽皆简明扼要。书中共载56方,内服药多采用丸散剂,外治方28首,广泛用于小儿内外五官诸种疾
7、病。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宋朝~金)宋代专门儿科医家和专门儿科著作不断出现,中医儿科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北宋钱乙和《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医儿科学形成的主要标志。钱氏学术建树编写成《小儿药证直诀》3卷,上卷论脉证治法,中卷列医案23则,下卷为方剂。①将小儿生理特点概括为“脏腑柔弱”,“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病理特点概括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对儿科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②论述儿科四诊诊察要领。在儿科四诊中尤重望诊,主要是观察“面上证”,认为“左腮为肝,右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