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美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社会美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ID:40227895

大小:40.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7-27

社会美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_第1页
社会美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_第2页
社会美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_第3页
社会美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_第4页
社会美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美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美的概念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它包括人物、事件、场景、某些劳动过程和劳动产品等的审美形态,是社会实践的直接体现。社会美与善的区别社会美于善有密切关系,但不同于善。善直接地与功利相联系,集中表现为人的利益和需要;社会美虽以善为前提,但功利的直接性已经消溶在感性的形式中,它成为对人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的品德、智慧、性格、才能等等的积极肯定。对善的把握主要通过概念来揭示出对象的功利性质或人的道德品质;对社会美的把握则呈现为对生活的形象观照。善是意志的对象,以社会的阶级的道德规范指导人们的行动;社会美则是欣赏的对象,它把善变为个体

2、内在的情感要求合自由的创造活动,因而能引起人们的审美愉悦,具有不同于道德训诫的、潜移默化的功能。社会美的位置康德:自然美、迎合一般社交乐趣的艺术、天才艺术阿多诺:自然美、通俗艺术(文化工业)、前卫艺术。根据西方美学这种流行的三分法,社会美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对社会美的实践观解释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建构的美学被视为实践美学。实践美学区分了美和美的根源。所有美的现象的根源都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因此所有美在根源上都是社会美。实践美学的困难:作为美的根源的实践劳动仿佛自身不美,如果其自身就美的话,为什么还需要表现美的艺术?如果生产劳动本身就能够提供审

3、美经验或就是审美创造的话,为什么还需要与生产劳动不同的审美方式。美与美的根源的区别,暗含着作为美的根源的实践本身不美。实践本身就能提供审美经验或就是审美创造造成实践美学的困难在于:实践是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打交道,而审美则是同可以虚拟、服从想像的艺术形象(意象)打交道。用朱光潜的话来说,实践是同“物甲”打交道,审美是同“物乙”打交道。如果实践的对象也是可以虚拟或服从想像的,那么实践与审美就没有本质的区别。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全面的审美化进程模糊了实践与审美的差异。社会美成为可能。全面的审美化进程(aestheticizationproce

4、sses)外表的审美化经济生活的审美化社会现实的审美化动植物世界的审美化物质世界的审美化伦理生活的审美化社会外观的审美化化妆表面装饰各种人造景观如城市景观的涌现经济生活的审美化符号具有价值。科学技术决定产品的质量经济运作决定产品的价格美学决定产品的符号价值消费符号价值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消费方式。生活方式本身也具有符号价值。动植物世界的审美化基因技术使得动植物世界的审美化成为可能。社会现实的审美化日益发达的传媒改变了社会现实。社会现实经过传媒的叙事之后被故事化了、审美化了。传媒对人的生活发生了实质性的影响,人们开始模仿传媒的故事将日常生活故事

5、化。物质世界的审美化新材料技术可以改变物质结构,创造出令人赏心悦目的新物质。伦理生活的审美化如果现实世界从表到里都可以虚拟化和审美化,那么我们的伦理生活也可以虚拟化和审美化。在全面的审美的时代条件下,理想的人格是自我丰富和自我创造的人格。自我丰富和自我创造不需要也不可能在实际生活中实现,但可以通过语言叙述来实现。理想的人格是批评家(不断占有更多的词汇,因而实现了自我丰富)和诗人(不断创造更新的词汇,因而实现了自我创造)。理想的伦理生活形式:阅读和写作。对全面的审美化的不同反应以罗蒂为代表的欢呼(人类的彻底解放)。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忧虑(对非

6、理性的忧虑)。以威尔什为代表的审慎。对审美化的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审美化只不过是一种新的、更巧妙的控制形式。在表面的自由和轻松愉快背后隐藏着政治的控制、资本的控制和技术的控制。审美化普遍采取平均美的标准。以美的名义扼杀审美敏感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