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运动的地理意义

大气运动的地理意义

ID:40225413

大小:89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7-27

大气运动的地理意义_第1页
大气运动的地理意义_第2页
大气运动的地理意义_第3页
大气运动的地理意义_第4页
大气运动的地理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气运动的地理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气运动的地理意义1.大气运动的概述地球大气的运动非常复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地球自转轴的方向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和温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规律。由于海陆分布和地貌等的不均匀性,地表的温度并不完全按纬圈带分布,而呈现出非带状的不均匀分布。大气的温度、压力和密度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大气压力分布(即气压场)的不均匀会导致大气的运动,大气的运动又会引起气压场的重新调整。大气的水平辐合运动和辐散运动会引起大气在铅直方向的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大气的铅直运动也会影响大气的水平运动。大气通过机械运动、热运动等多种运动形式进行水

2、平方向和铅直方向的物质和能量的传输和转换。整个大气圈通过各种机制相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空间尺度小至几米以下、大至几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时间尺度短至几秒、长至数十天或更长时间的多种大气运动系统。在影响大气运动的因素中,人为的因素在变化着(如工农业生产引起大气中有温室效应的气体增加,大面积森林砍伐等),自然的因素也在变化着(如火山爆发等引起辐射能的变化,地球自转轴方向的变化等)。有些变化是有规律的,有些变化是无规则的。大气的运动也就呈现出既有规律性又有随机性的特征。2.单圈环流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一致的,并且没有地球自转运动,

3、即空气的运动既无摩擦力,又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那么赤道地区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极地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赤道上空某一高度的气压高于极地上空某一相似高度的气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赤道高空的空气极地上空流去,赤道上空气柱质量减小,使赤道地面气压降低而形成低气压区,称为赤道低压;极地上空有空气流入,地面气压升高而形成高气压区,称为极地高压。于是在低层就产生了自极地流向赤道的气流补充了赤道上空流出的空气质量,这样就形成了赤道与极地之间一个闭合的大气环流,这种经圈环流称为单圈环流。气象上称为“哈特莱环流”。3.三圈环流赤道上受热上升的

4、空气自高空流向高纬,起初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很小,空气基本上是顺着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沿经圈运行的。随着纬度的增加,地转偏向力作用逐渐增大,气流就逐渐向纬圈方向偏转,到30°N附近,地转偏向力增大到与气压梯度力相等,这时在北半球的气流几乎成沿纬圈方向的西风,它阻碍气流向极地流动。故气流在30°N上空堆积并下沉,使低层产生一个高压带,称为副热带高压带,赤道则因空气上升形成赤道低压带,这就导致空气从副热带高压带分别流向赤道和高纬地区。其中流向赤道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成为东北风,在南半球成为东南风,分别称为东北信风和东南信

5、风。这两支信风到赤道附近辐合,补偿了赤道上空流出的空气,于是热带地区上下层气流构成了第一环流圈(Ⅰ),称信风环流圈或热带环流圈。 极地寒冷、空气密度大,地面气压高,形成极地高压带。在北半球空气从极地高压区流出并向右偏转成为偏东风,副热带高压带流出的气流北上时亦向右偏转,成为中纬度低层的偏西风。这两支气流在60°N附近汇合,暖空气被冷空气抬升,从高空分别流向极地和副热带。在纬度60°N附近,由于气流流出,低层形成副极地低压带。流向极地的气流与下层从极地流向低纬的气流构成极地环流圈,这是第二环流圈(Ⅱ);自高空流向副热带处的气流与

6、地面由副热带高压带向高纬流动的气流构成中纬度环流圈,这是第三环流圈(Ⅲ)。只受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影响所形成的环流圈,称为三圈环流。它是大气环流的理想模式。4.全球性大气环流对降水的影响由赤道地区热空气上升、极地地区冷空气下沉可以知道低纬和高纬环流是热力原因形成的环流,中纬环流是动力因素形成的动力环流,所以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为动力原因形成的。在学习中我们要善于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理解七个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和相关的气候现象。例如赤道地区终年高温,气流受热作上升运动,南北移后

7、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的地区,多对流雨,降水丰富。又如在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由于存在气压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指向赤道低气压带,又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往北半球的低纬地区吹就形成了东北信风,往南半球的低纬地区吹就形成了东南信风。由于信风由高纬(温度低的地区)流向低纬度(温度高的地区),一般情况下降水稀少,但如果信风来自海洋,且有地形的抬升,也可能形成丰富的降水,如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地区、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北部沿海地区、巴西东南沿海地区等。5.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大气环流

8、理想模式——三圈环流,使地球表面形成了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中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气候类型:23.5°~30°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30°~40°一般为地中海气候40°~60°一般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有不同的气候类型这一事实,正说明了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