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

ID:40223206

大小:305.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7-2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武汉开发区一中张书林题解从课程标准到各版本的教科书,突出的都是政治思想,而不是古代思想史的概貌。如果不是以政治思想为主,那么,宗教思想是必须介绍的,因为民众的宗教信仰是思想史不能回避的大问题。但是,古代中国的宗教思想从来没有像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那样,大到可以和皇权对抗。古代中国也从来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正是因为宗教思想不是统治思想,不占统治地位,所以,中学讲古代思想专题就可以不讲佛教和道教,突出统治者倡导的主流意识。明确所谓“主流思想”是政治思想,是我们认识这个专题主线的前提。课标要求(1)

2、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课标解读1.识记:孔、孟、荀等学说;汉儒成为正统;宋明理学代表;李、黄、顾、王等思想。2.理解:儒学在各时期的发展。3.分析:儒家思想发展的背景、具体表现、影响、评价、启示。知识结构“轴心时代”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间所发生的精神过程

3、,似乎建立了这样一个轴心。……在中国诞生了孔子和老子,中国哲学的各种派别的兴起,这是墨子、庄子以及无数其他人的时代。在印度,这是优波尼沙和佛陀的时代;如在中国一样,所有哲学派别,包括怀疑主义、唯物主义、诡辩派和虚无主义都得到了发展。……在巴勒斯坦,先知们奋起;……希腊产生了荷马,哲学家如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柏拉图,悲剧诗人,修昔底德和阿基米德。这些名字仅仅说明这个巨大的发展而已,这都是在几个世纪之内单独地也差不多同时地在中国、印度和西方出现的。——《人的历史》,引自《现代本文史学流派文选》,第39页重点难点分析

4、(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背景。礼崩乐坏;私有制;士崛起;私学。2.孔子。仁;礼。德治。3.孟子。性善论。仁政。礼治。4.荀子。性恶论。仁义。礼治。5.意义。奠基;反暴政;孟荀代表地主阶级。四家思想的特点各是什么?儒家思想是保守的,认为社会是退化的,最好的永远是最好的,而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不如过去,未来不如现在,所以必须事事以古为法,至少也要保持现状。道家的思想是逃避的,把人生的富贵尊荣,看得都像天际的浮云,绝不追求,也不跟人竞争;如果有人竞争,他们就立刻退让,使对方在没有对象之下自行崩溃。墨家

5、思想是宗教的,像一个苦行僧,无条件地为他人分忧,在人类未能全部快乐之前,他们不单独快乐。法家思想是一种统御术,认为崇古是一种罪恶,最好的时代不是过去,而是现在;只有君主严厉地实行法治,才能发挥国家的功能,完成秩序与和平。——柏杨《中国人史纲》(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背景。布衣称帝需求理论;王国问题;匈奴问题;阶级矛盾;百家争鸣。2.董仲舒新儒学。大一统,摆出百家;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3.作用。融合阴阳五行、道、法、墨诸家思想(统一思想);儒家思想体系化、神学化;适应统治需要。4.成为正统思想。武帝

6、采纳;选官标准;教育内容(体系——五经博士、太学、郡国学、县学)。汉宣帝的话说明了什么?(刘奭)柔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汉书·元帝纪第九》(三)宋明理学1.背景。佛、道盛行,冲击儒学;宋朝统治阶级内部、阶级、民族矛盾尖锐;商品经济发展;儒学缺乏思辨、理

7、论性。2.程朱理学(道学、宋学)。理为本体;道统;灭欲;格物致知。3.陆王心学。心即理。4.影响。儒学通俗化、普及化;精细化、理论化;封建后期统治思想;传到欧洲推动理性主义。陆九渊和朱熹思想的不同是什么?陆九渊上承孟子,以“发明本心”为学说宗旨。“本心”即心中本有的道德意识。他认为,宇宙的根本法则是“理”,心中本来具有的道德意识也是“理”,因此,“心即理”。他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为学首先在树立自己本有的道德意识,…因为“理”在心中,所以不必向外寻求。而人心由于私欲蒙蔽,心中的“理”

8、隐而不彰。为学就在于剥落物欲,使心中本具的理显现出来,这就是“发明本心”。…朱熹的方法是先广泛“格物”然后豁然贯通,明达天理。陆九渊的方法是先“发明本心”,然后辅之以“格物”。——叶朗费振刚王天有《中国文化导读》(四)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1.背景。高度专制;商品经济发展、萌芽;思想文化世俗化。2.李贽。是非标准;批假道学;追求财富合理。3.黄宗羲。抨击专制;限制君权;法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