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藏气法时

第三单元藏气法时

ID:40222477

大小:397.0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9-07-27

第三单元藏气法时_第1页
第三单元藏气法时_第2页
第三单元藏气法时_第3页
第三单元藏气法时_第4页
第三单元藏气法时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藏气法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藏气法时《藏气法时》介绍“藏气法时”,是指五脏之气的生理活动与四时五行的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素问·藏气法时论》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内经》藏象学说不仅从“象”来概括“藏”的本质,而且从人与自然的相互联系中把握生命的活动规律。“藏气法时”体现了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本单元讨论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它们相互之间及其与其他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还从“天人相应”的角度,论述了脏腑随着外在环境和四时阴阳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的规律。《素问·灵兰秘典论》灵室,兰台,皇帝藏书的地方;秘,秘密;典,典籍。本篇主要讲是二脏之

2、间的关系及心的君主作用,是内经中讲述脏象学说的经典之作,为显示其重要性,名之为灵兰秘典。【原文】301【提示】论述了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心的主导作用。【名词】1.十二藏:张介宾注:“藏,藏也。六藏(包括心包络)、六府,总为十二。分言之,则阳为府,阴为藏。合言之,则皆可称藏,犹言库藏之藏,所以藏物者。”2.相使:互相使用的意思。指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为用的关系。【分析】肺---相傅之官肝---将军之官胆---中正之官膻中---臣使之官脾胃---仓廪之官大肠---传导之官小肠---受盛之官肾---作强之官三焦

3、---决读之官膀胱-----州都之官心君主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素问·六节藏象论》【题解】古人以“甲子“纪天度,甲子一周为六十日,称为一节,每年三百六十日,分为六节。本篇主要内容由两部分组成,先论五运六气,而运气以干支甲子纪之;后论藏象,而藏象也与干支甲子、天地阴阳密切相关,故合一篇而论之,名曰六节藏象论。正如张志聪所说:“此篇乃论岁运之总纲,天之十干,成六六节以应一岁。而天之十干,化生地之五行,地之五行,皆由天之十干所化。故曰六节藏象论也。”【原文】302【提示】论述了藏象的概念和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名词】罢极之本:肝主筋,筋主运动

4、,筋脉运动强健有力,赖于肝血和肝气的濡养,所以称肝为罢极之本。罢,音义同疲;极,《说文》日:“燕人谓劳日极。”罢极,即劳困的意思。藏象——又作“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分析】五脏四时阴阳系统心---生之本---神之变---华在面----血脉----阳中之太阳---夏气肺---气之本---魄之处---华在毛---皮---阳中之太阴---秋气肾---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发---骨---阴中之少阴---冬气肝---罢极之本---魂之居---爪---

5、筋---阳中之少阳---春气脾---仓凛之本---营之居---唇四白---肌---至阴---土气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胧者: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人出者生血气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强调胆的功能既特殊而又重要,因而提出以上十一脏功能的发挥,取决于胆的功能正常。李杲对此深有体会,在《脾胃论》中指出:“大抵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藏之气不生。”因而强调在补益脾胃的同时,十分重视升发阳气,阳气升则脾气随之而升,水谷精气得以输布,全身得以营养。其在补中益气汤中不仅用升麻举陷,更用柴胡以升发少阳之气,促使脾气上升,输精于肺,身脏

6、腑得以充养,虚证即愈。《五脏生成论》【题解】生成,指生化形成。本文根据“天主生,地主成,五脏之色征于外,天气之所也;五脏之脉行于内,地气之所主业。色者气所附,脉者味所归”的理论,从生理、病理、诊断等方面,论述了五脏、五体、五味,五色,五脉之间的相生相克,相因相成的关系。【原文】303【提示】论述了脉、髓、筋、血、气的生理和病理【名词】此四支八溪之朝夕:此言人身脏腑之气血从早到晚时刻出入流行于四肢关节、血脉、骨髓、筋膜之间,如同每天潮汐从不间断地营养全身脏腑组织器官。溪,肉之小会;八溪,指上肢的肘、腕关节,下肢的膝、跺关节,左右侧共八处

7、。朝夕,指海水早涨为潮,晚涨为汐,此处指早晚。【分析】诸脉者皆属于目---五脏六腑之精气上注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脑为髓之海诸筋者皆属于节---全身筋膜连属骨节诸血者皆属于心---心主血脉诸气者皆属于肺----肺主气血液的作用和调节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血的濡养功能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诸血者皆属于心人卧血归于肝血液的调节《素问·五藏别论》【题解】本篇是《内经》讨论藏象学说的重要篇章之一。其主要内容是论述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功能特点及其区别;上察鼻窍、下察魄门、中察气口在诊断疾病中的意义;提倡医学科学,反对鬼神。由于本篇的所论内

8、容及述方法方面,均在别于《素问·六节藏象论》、《素问·五脏生成论》等有关讨论藏象的文章,故命名为“五脏别论”《素问·五藏别论》【原文】304【提示】讨论了奇恒之腑、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名词】魄门亦为五藏使:指肛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