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221866
大小:871.81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7-27
《文言文翻译得分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言文翻译得分技巧理解并翻译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专题复习探究1.原句: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2.原句: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文言文翻译题的评分标准1.原句: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译文:①唐太宗听到了将有武姓人杀戮唐室子孙(的传言),便将可疑之人找出来杀掉。评分细则:前半句对,得1分;后半句2分:“除”1分,倒装句式“求人于疑似之际”对1分。全句意思翻译完全错了,不得分。2.原句: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译文:这是善于谋划人事而不善于谋划天道啊。评分细则
2、:“乃、工”翻译对各得1分;全句意思翻译错误,不得分。请你打分,并说说理由1.唐太宗听说武氏要杀了他子孙后代,于是要求别人在他怀疑的时候杀了他。1.唐太宗听说武则天杀了他的子孙,叫人在疑似的时候除掉她。2.你的功能在于谋划别人,然而不能谋划上天啊!2.这是在谋略别人的方面专攻,而在谋略上天的方面笨拙。2分0-1分0分1分失分举要:忽略语境大意不明字词句式没有落实语意不通表达不畅宏观微观启示?翻译文言文的两个关注点启示小结:联系语境,推断大意宏观上: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句子大意!(基本分)微观上:字字落
3、实,文从句顺关键实虚词、特殊句式!(踩点分)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得分四个步骤:第一步:联系语境明大意联系具体语境,把握句子大意,写出主干,抓住基本分。解决问题探究尝试?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译一:文天祥思索了很久很久,才写下了《过零丁洋》一诗给了他。探究尝试——解决问题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②,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③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4、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宋史•文天祥传》)【注:①弘范:蒙古汉军元帅,率部下抓获文天祥。 ②厓(yá)山:宋末抗元的最后据点。 ③扞(hàn):保卫。】上下文语境: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句子大意?(基本分)(张弘范)要书信,(文天祥)书写了《过零丁洋》给他。翻译得分四个步骤: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注意重要实词、虚词,看清语法现象,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明确特殊句式如省略、倒装、固定句式等。探究尝试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关键字词、特殊句式!(踩点得分)“索”、“固”“书”的意思以及
5、倒装句、省略句的调整及补充翻译得分四个步骤: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替,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移,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猜,指文言句中多义实词、带修辞的句子,要根据上下文灵活猜估处理,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索之固,
6、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译二:(张弘范)坚持索要(招降张世杰的书信),(文天祥)于是书写了《过零丁洋》一诗给了他。补留猜移替补替替替替补翻译得分四个步骤:第四步:隐性失分要避免带回原文,检查是否符合语境---看;再读一遍,保证句子准确通顺—念;誊上卷子,字迹清楚端正无误---写。避免:这是在谋略别人的方面专攻,而在谋略上天的方面笨拙。高考体验结合运用四个步骤,翻译下面高考试题: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
7、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②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
8、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戎在职虽无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