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208995
大小:1.32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7-26
《怀古诗两首:《与诸子登岘山》《咏怀古迹(其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衣襟。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和今。江上留下许多名胜古迹,我们又来登临。水落下去鱼梁显露出来,天气寒冷,梦泽显得格外深远。整体把握从内容上看,本诗写了什么?登岘山所见所感。从题材上看,本诗是一首什么样的诗?怀古(咏史
2、)诗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的主题1、感慨身世,观照自我: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悲叹年华消逝,时不我待、壮志难酬。2.抒发感慨,感伤兴衰(变迁):感慨盛衰无常、昔盛今衰,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3.借古讽今,劝诫世人:感慨国运衰微,忧国伤时,
3、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鉴赏咏史诗三步骤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或古迹是怎样的(弄清史实)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结合诗人经历思想体悟感情)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与诸子登岘山再读诗歌,体会情感本诗中的古迹是什么?羊公碑羊公碑为什么叫“堕泪碑”?羊公因古今贤者包括自己湮灭无闻而伤悲。望其碑者无不掉泪,因名“堕泪碑”。作者见此古迹是
4、什么表现?读罢泪沾襟“湮灭无闻”正是对自己遭遇的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下泪。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山上,令人敬仰。羊祜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1.作者读完羊公碑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衣襟,为何会流泪?2.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抚今思昔的感慨和不能实现抱负的悲哀总结:读懂诗歌的方法:1、关注题目(时间、地点、题材、情感等)。2、关注熟悉的作者的概况
5、(经历、思想、风格)。3、关注表情、表意关键词。4、关注文中注释。拓展: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补充注释:唐玄宗天宝五年,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负。肃宗朝虽任职京师,也只不过是一左拾遗。就这,还因忧国惜才,疏救房琯,而触怒肃宗,差点获刑。虽
6、然获救,却终被疏远,终于郁郁辞官,漂泊西南。本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是杜甫离开夔州东下、途经荆州府归州(今湖北秭归)东北四十里的昭君村时所作。写此诗时,杜甫远离故乡,“飘泊西南天地间”。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群山万壑随着江流奔赴荆门,昭君生长的地方现在还有村落。一离开紫台就和沙漠连在一起,黄昏里大漠中独有昭君的坟墓草色长青。只凭画图约略地看宫女的容貌,环佩声响,只有魂魄月夜归来。千年琵琶弹奏胡音胡调。分明是怨恨之情从乐曲中抒发出来。本诗怀的古迹是什么?昭君村咏的史实是什么?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
7、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怨恨的王昭君昭君怨恨什么?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环珮空归夜月魂画图省识春风面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说,毕竟是一种不幸。这种不幸又是怎样造成的呢?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统治者的昏庸造成的。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本诗咏昭君村,怀昭君事目的何在?昭君绝代佳人,画图省识远离汉宫身死异国,环珮空归(千载之怨)诗人才华横
8、溢,不被重用不分忠佞,无辜遭贬漂泊西南,有家难归(深沉怨恨)诗人的寄托诗人在此时深深怀念昭君不是偶然的,他的遭遇跟昭君太相似了:昭君不被元帝赏识,他不被朝廷重用;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飘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渴望回到故乡。更何况这一年他已有55岁了,“美人迟暮”之感与日俱增,但他不敢怨君,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抒写自己的悲愤。总结: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1、抒发自己志不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