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208768
大小:790.31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7-26
《必修二.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1.我国当前有哪些选举方式?这些选举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2.选举方式的选择受哪些因素的制约?3.目前我国具体的选举方式是怎样的?为什么?4.怎样正确对待公民的选举权利?本框学习目标1、选举的含义狭义:广义:权力机关代表(即人大代表)的选举广义的选举制度是指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等一切工作人员的选举,它除了包括人大代表的选举之外,也还可以包括行政首长(如省长、市长、县长等)、审判和检察机关的领导人(如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以及其他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选举(如各种学术组织领导人的选举、工厂厂长的选举)等二、选举方式的
2、选择劳教人员在投票打工赶回家 投上俺一票9亿选民直选“当家人”●2006年7月1日到2007年12月31日,全国县乡两级人大进行换届选举,这是社会主义民主一次最广泛、最深刻的实践。●这次选举涉及选民约9亿,其中乡级选举涉及选民6亿多;涉及乡级政权35400多个、县级政权2800多个。●这次选举产生县乡两级人大代表200多万人。新一届县乡人大将产生本级人民政府;县级人大还将选举产生本级人大常委会、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检察院院长,并选举上一级人大代表合作探究一: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们所学的什么政治生活道理2、根据自学判断材料体现了什么选举方式?怎样认识这样的选举方式?参考答案:1、
3、我国国体;人民民主的本质;人民民主的特点2、选举方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如何认识:这两种选举方式的含义,优点;局限性及原因二、选举方式的选择从选举人的角度看从被选举人的角度看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2、选举方式比较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优点局限性适用范围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选民可能误以为将要当选者已事先“内定”,影响参加选举的积极性。在极少数情况下才被采用。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竞选方式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1979以后,在我国绝大多数情况下采用。在被选举人之间会形成相应的竞争,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
4、情况发生比较直接选举间接选举优点局限性适用范围①更直接反映民意,实现选民意志;②更好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③加强了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不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操作性复杂,成本太高,效率低)①县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②城市的居民委员会选举、③农村的村民委员会选举。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操作性简单,成本低,效率高。)使选民与当选者之间的联系受到阻隔,影响选民意愿的表达。①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②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全国人大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一、将第六条第一款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应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基层代表,特别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代表;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并逐步提高妇女代表的比例。”七、将第十五条第二款中的“名额的分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情况决定”的规定移至第十六条,将第十六条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合作探究二:你怎样认识上述材料?关于这问题的思考本着1、是什么?2、为什么?3、怎么样:?民主政治建设在不断健
6、全完善和向前发展体现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我国国体、本质、人民民主特点影响选举的因素发生了变化相关意义应继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953年12月,我国进行首次普选,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其中乡镇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等额选举。◆1979年,我国扩大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规定实行差额选举。◆1986年,我国各级人大代表一律实行差额选举。◆1995年,我国简化了直接选举的程序。◆2004年,我国在直接选举中规定了预选。◆2010年3月14日,全国人大表决通过选举法修正案,将全国人大代表在农村和城市中的比例由建国初8:
7、1调到1:1,实现城乡同比例的选举权。选举法研究专家指出,选举法修改农民将获更大话语权,同时促进三个平等(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我国民主选举的历程3、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重点)采用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定。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选举方式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水平选民文化水平国家性质(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1)、采用这种选举方式主要是根据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