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变革(文理学院)

德育变革(文理学院)

ID:40208320

大小:320.81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7-26

德育变革(文理学院)_第1页
德育变革(文理学院)_第2页
德育变革(文理学院)_第3页
德育变革(文理学院)_第4页
德育变革(文理学院)_第5页
资源描述:

《德育变革(文理学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社会转型与德育变革(西安文理学院校长培训)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书记、副馆长陕西省省委讲师团成员马晓雄社会转型的主要标志1、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理论都需要重新认识、重新定位)。2、从阶级社会向和谐社会转型(合理的社会竞争机制,机会公平代替身份和出身,财富多少与政治立场无关)。3、从政治对立向公民社会转型(淡化身份和特权意识,强调机会平等、规则公平和制度公平,个人品格、知识、能力成为生存依托)。4、从农业社会、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转型(几十年内完成西方社会二、三百年才完成的社会转型,两三代人要浓缩十几代人所经历的冲突和竞争

2、,矛盾最多、动荡最大)。5、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型(“农村人”要进城,城市户口、国家干部身份受冲击、“内招”等特权逐步瓦解)。6、从封闭保守向全面开放的社会转型(“文化大革命好”、“世界上还有2/3人民没解放”的虚假理论被抛弃,外部世界原来也很精彩)。7、从单一公有经济向多元和多种经济成分转型(人人都有机会依靠良好品格取得财富和成就自我,品格差者被挤压甚至淘汰)。社会转型期德育变革思考轨迹家庭经历——三代教师:从清末到民国,从民国到解放后,从计划经济、阶级斗争到市场体制与和谐社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到底是什么?主要应该为谁服务?(建设者、接班人和家庭财产继承人;为社会服

3、务还是为家庭服务;什么是不让孩子输在教育的起点?)工作体验——从事大学生教育、管理近30年,对20余名自杀、出走和300余名学生个案研究——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精髓、本质和内涵是什么?(是伦理道德与日常生活连接区间)与境外比较——香港、台湾、新加坡用100、60、50年实现社会道德转变,解放60年,用“社会治安秩序,公民文明程度,职业者敬业精神,干部服务和责任意识,产品质量和企业诚信水平,犯罪和破案率,官员廉洁程度”等指标衡量,怎样认识我们的教育效果和现实——“任何问题都不可能通过掩盖事实的方式去解决!不愿意讨论它,就永远不可能解决它。”“知易行难”——政治、思想、道德教育

4、靠课堂说教,多数是概念性、相对性、阶级性的,“致良知”、“说理”、“服理”比较容易,按“良知”生活、生存、生产和形成行为习惯则非常不简单,学校德育和班主任主要在于培养品格和行为习惯。德育的继承与创新值得借鉴的社会教化方式——“乡约”(约正、约副、约讲、约史)。由邻里推举德高望重和不畏强暴者执掌民风测评簿。凡人善恶,四邻报于“乡约”,约史记录在案。“约正”定期主持“约会”,“约讲”根据家庭成员善行恶迹进行讲评,允许辩驳和说明。最后记入红、黑簿(善:孝敬父母、扶弱济困、捐学助教、救人等;恶:偷鸡摸狗、赌博、吸毒、赖帐、克扣工钱等)。红、黑簿不许复制、篡改。有大善者,人所共知,由

5、政府送牌匾和花红以示表彰;缺德者记录在案,作为加重刑罚和乡里评价依据。民国时期学校德育测评内容(从“人和文化、文明角度规划德育):心性:处事忠诚求学做事俱能认真,对人信实不讲谎语不做欺骗之事,存心笃敬具纯一精神,有勇敢之气不因失败灰心;习惯:求学做事均知勤劳节俭及惜时,生活俱谋整洁,有坚忍不拔之操;态度:保持人格、服从师长,对人谦虚有礼,不盲动妄为;志趣:存进取心忌用不正当手段,注重公益,不自私损人;思想:信仰真理,信奉科学,尊重容纳他人意见,注重客观事实和背景;行为:克己自治,扶助他人,去恶务善。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

6、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道”与“德”“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本源、本体、法则等。“道”是总智能、总原则,应用于具体情境和具体事物就是“德(得)”(做事、做人、养身、养心。“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道”是需要谨守边界的,“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

7、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道”是起而行不是坐而论的;大道通行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是主体感悟和个性化理解。不以“自己之是非为是非,一时之正误为正误,此处之真理为真理”;“人之须眉非吾之须眉”(“蜘蛛爬墙”)。悟“道”与应用——德(得):遵循“道”且在不同场合扮演不同角色,承担不同责任和义务,采取不同方法。“德”是个性化、结合情境的。“道不可致,德不可至。”)“蚊子与为官之道”;“垃圾堆与教育之道”;(苏轼:“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