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ID:40177260

大小:1.89 MB

页数:59页

时间:2019-07-24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_第1页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_第2页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_第3页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_第4页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1、三民主义的内容;2、《临时约法》的内容与意义;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失败原因;4、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相同与不同。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1)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2)清政府横征暴敛,导致民怨沸腾(3)各阶层人民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辛丑条约》1901年(辛丑年)俄、英、美、德、法、日、意、奥、西、比、荷11国与中国清政府签订的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

2、国,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光绪帝经太原逃往西安。出逃前,已派出李鸿章为代表乞和。于1901年9月7日(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11国与清政府代表奕劻、李鸿章正式签订《辛丑和约》(又称《北京议定书》,通称《辛丑条约》)。它的主要内容有:①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连利息在内,共9.8亿余两,史称庚子赔款。指定海关税、通商口岸常关税及盐税作为偿还赔款之用。俄国索取赔款最多,达1.3亿余两,占总数的29%;其次为德国,占20%。②拆除大沽炮台,北京设使馆区,界内不准中国人居住。除使馆区驻兵外,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

3、12处驻扎外国军队。③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具有反帝性质的集团,违者一律处死;地方官自总督、巡抚以下,对其辖区内发生伤害外国人或违约行为,如不及时弹压惩办,即行革职,永不叙用;对附和过义和团的官员,中央自王公大臣以下,地方自巡抚以下,监禁、流放和处死100多人;发生过反帝斗争的城镇,一律停止科考5年。④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在各部之前,由清朝近支王公主管,另设尚书二人,其中一人为军机大臣。⑤修订新商约,清政府将通商行船各条均行议商,以期妥善简易,并疏浚天津、上海河道等。《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之大,条件之苛刻,都是

4、空前的。它是对中国人民的一次大勒索、大屈辱,也使清政府完全丧失了独立地位。清末新政(名词解释)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十年间,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措施。当时习惯称为“新政”。新政的主要内容有:编练新军;财政改革;废科举、办学堂、奖游学;改革官制、整顿吏治;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迫于国内外形势而采取的措施。因此,它不可能是一次有成效的改革。不过在当时民主革命高涨的条件下,其中一些措施在客观上对传播文化和民主革命思想,对发展工商业起了一定作用。而有些措施则激起人民反抗

5、,扩大了清政府与汉族官僚之间的矛盾,客观上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到来。清政府借预备立宪欺骗国人,达到贵族集权、镇压民主革命的目的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相关资料(二)新政的主持者张之洞新政的主持者袁世凯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新政的措施: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裁撤绿营,建立新军;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颁布新的学制,下令从1906年起正式废除科举考试,并“仿行预备立宪”。学制改革:“停科举”、“设学堂”、“奖游学”新政的破产:“预备立宪”的骗局仅使立宪派大失所望,也使统治集团内部因满、汉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尖

6、锐而分崩离析。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群的出现。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从改良到革命的思想转变)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产生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2、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1)宣传工作: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2)组织工作:从从1904年开始,出现了10多个革命团体,其中重要的有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1905年8

7、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选为总理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邹容(1885-1905)四川巴县人。1898年在重庆学习英语和日语,开始阅读报刊,接受“新学”。1902年春自费留学日本,入东京同文学院学习,并积极投身中国留日学生的革命运动,编写通俗革命读物。1903年3月31日,与同志剪其发辫,悬于留学生会馆示众。后被清廷驻日公使蔡钧视为大逆不道,照会日本外务省,驱赶回国。不久在上海加入爱国学社,后结识章太炎,撰成

8、《革命军》。斥责帝国主义为“外来之恶魔”,清廷为“我同胞之公敌”,号召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共和国,实行自由平等,“以复我天赋之人权”。该书出版时,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章太炎为该书作序,并在《苏报》上撰文介绍,先后发行逾百万,影响极大。清廷为之惊恐,于是勾结帝国主义租界的工部局,7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