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

中国医学史-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

ID:40169352

大小:2.15 MB

页数:77页

时间:2019-07-24

中国医学史-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_第1页
中国医学史-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_第2页
中国医学史-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_第3页
中国医学史-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_第4页
中国医学史-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医学史-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医学史甘肃中医学院基础课部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ThehistoryofTCM双旗杆医院第七章鸦片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公元1840--1949年中西医学的交汇与冲突政治背景近代中国,封建社会进入衰落时期:政治腐朽经济落后国力衰弱帝国主义入侵文化背景西方科学文化进入中国---中国产生了从未有过的思想文化变化标志:中西与古今之争中西医的关系成为近代医学史的核心西学东渐中学西传清朝末年,随着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文化的传入和流播,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发生质的变化。1911年辛亥革命的成功,摧毁了自秦汉以来两千余年的封建皇权政治制度,中国传统文化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君父一体,家国同构”政治基石,也失去

2、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私有、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封建自然经济基础。面对风云变幻、多灾多难的近代社会,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面对民族危亡,中国文化踏上了新的征途。第一节中医学的一般状况文献整理研究与一般医学著述药物学与方剂学成就临证医学的发展中医学校、学会的建立及杂志的创办第二节 西方医学的传入与发展西方医学发展三个阶段:1.古代经验医学(BC6世纪~AD4世纪)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和罗马.盖伦。具有分析性实证倾向。2.近代实验医学(AD5世纪~AD18世纪)医学以实验方法追求确定性。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因学、药理学等完整建立,医学面貌出现根本性改变。3.现代医学。从19

3、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科技进步推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进步,研究进入分子水平。一、西方医学的传入欲介绍基督教于中国,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医药;欲在中国扩充商品的销路,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教士。医药是基督教的先锋,而基督教又是推销商品的先锋。15世纪美洲新大陆发现后,西方天主教传教士来到中国最早涉及西医活动的是意大利天主教士利玛窦(P.MetthoeusRicci,1552-1610),在《西国纪法》中首次将西方的神经学和心理学介绍给中国。谓“记含有所在脑囊,盖颅囱后,枕骨下为记之室”。记忆在脑后部的观点首次出现在中文书籍中,影响很大。如明清之际哲学家方以智《物理小识》清代汪昂《本草备要》就接受了这

4、一观点(一)建立诊所和教会医院1820英教士医生在澳门设立诊所东印度公司的外科医生李温斯顿(JohnLivingstone,1808年来华),被称为“第一个系统地把医药救助带给中国人”的人。嘉庆25年(1820)李温斯顿和马礼逊(伦敦会牧师)在澳门开设一诊所,聘请一位懂中医中药的华人作助手,专为贫苦百姓服务,救助身体及其灵魂。这是基督教在华开设的第一家医疗诊所,也是他们在华医药传教的开始。(一)建立诊所和教会医院1820英教士医生在澳门设立诊所1827英教士医生郭雷枢在澳门设立眼科诊所Dr.ThomasR.Colledge(郭雷枢)在澳门设立眼科诊所(一)建立诊所和教会医院1820英教士医

5、生在澳门设立诊所1827英教士医生郭雷枢在澳门设立眼科诊所1834美.伯驾(P.Parker)在广州设立博济医局1842后,厦门、上海、广州、福州、宁波均有教会医院美国传教士、医生兼外交官美.伯驾(P.Parker1804—1888)在广州设立博济医局1859年美传教士医生嘉约翰在广州建立博济医院,一直到1949年,是在华历史最久教会医院。1862年英.洛克哈特(Dr.W.Lockhart)在北京建立双旗杆医院1906年双旗杆医院与几个医院合并为协和医院,成为北京最大的教会医院。(二)创办医学校和吸引留学生第一所教会医学校是1866年美国医药传道会在广州建立的博济医学校,孙中山先生曾在此就

6、读(中山医学院—苏州医院医学校—苏州医学院)。(一)建立诊所和教会医院以学堂为鼓吹之地借医术为入世之媒黄宽是我国第一个留学英国的医学生;1848年考取爱丁堡大学医科学习7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857年回国在广州博济医院从医并教学,是我国第一代西医。金韵梅是我国第一个留学美国的中国女医生。1881年到美国纽约妇女学院学习,1885年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888年回国,曾在厦门、成都、天津行医并开办护士学校。(三)翻译医书和出版医学刊物最早在中国翻译西医书籍的是英教士医生合信(BenjaminHobson)先后编译《全体新论》《西医略论》《内科新书》《妇婴新说》等。(二)创办医学校和吸引留

7、学生(一)建立诊所和教会医院合信编译的《全体新论》合信翻译《西医略论》1859年,美国传教士在上海建立“美华书馆”,出版许多译成中文的医书。从19世纪50年代到辛亥革命前,约有100余种外国人译著的西医书籍在我国流传。1806年嘉约翰编印《广州新报》(1884年改名为《西医新报》)是最早用汉文介绍西医学的刊物;1887年汉口圣教会主办《益文月刊》;1888年创办《博医会报》等。嘉约翰先后编译30多种西医著作,较偏重于临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