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

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

ID:40168473

大小:896.55 KB

页数:168页

时间:2019-07-24

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_第1页
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_第2页
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_第3页
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_第4页
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中医学的鼎盛与创新明-清·鸦片战争前(公元1368年-公元1840年)[目的要求]了解中医药学在传统方向上继续积累新经验,高度成熟;而在药物学、温病学、解剖生理学方面出现了革新的趋势。[内容要点]社会背景和文化状况传统医药模式的惯性发展医药学的革新成就中外医药交流情况封建社会后期,国家长期统一稳定,封建经济高度发展,文化科学成就推动中医学发展至鼎盛时期。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丰富和成熟,产生一批综合性著述和集古代医学大成的成果,成为我国古代医学发展的高峰。明代造纸业和印刷术进步,为医书大量刊刻,尤其大型医书印刷创造条件,医著如雨后春笋。清出现“乾嘉考据学派”,影响中医学

2、古代经典著作研究热潮,也压抑了医学创新精神。明末清初西方科学技术随传教士进入中国,知识分子始接受介绍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后满清统治者闭关锁国,阻碍了外来文化传播。中医学在明清已进入全面、系统、规范的总结阶段。第一节传统医学的成熟与昌盛一、医学著述、医学杂志、学术团体明清时期,医书种类日趋丰富,呈现四个特点:尊经复古思想影响,对《内经》《伤寒论》经典注释著作大量出现。大型综合性著作纷纷出现。大型类书、全书、丛书先后刊刻问世。医书由博返约,出现许多小型普及性著作,如药性赋、汤头歌诀等。宋代医书以官刻官修为主,明清以民间私家刻本(或有官宦资助)为主,少量官刻官修御纂。藩府刻本质量

3、高,如朱肃主持编纂《普济方》收方61739首,集15世纪以前方书之大成,是古代最大方书。现存规模最大,体例完善的古代类书是清政府诏修的《古今图书集成》其《医部全录》多达520卷,约950万字。清太医院判吴谦奉旨“御纂”《医宗金鉴》90卷,是教材性普及性医学丛书。明王肯堂辑、吴勉学校《古今医统正脉全书》为较早汇刻的重要医学丛书。嘉靖万历间名医徐春甫编集《古今医统大全》100卷,达140万字,综合性医学巨著。明万历年间王肯堂编撰《证治准绳》广涉各科。楼英《医学纲目》李梴《医学入门》等属全书中有影响者。薛已《薛氏医案》16种,汪机《汪石山医书》8种,万全《万密斋医学全书》10种

4、,沈金鳌《沈氏尊生书》陈修园的《南雅堂医书全集》属著名医学丛书。明清医案著作渐多,著名的汪机《石山医案》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最有影响。最早的医学杂志十八世纪末苏州医家唐大烈编辑《吴医汇讲》。从乾隆五十六年(1792)至喜庆六年(1801)逝世停刊,连续10年将苏州、无锡、常熟、太仓等地医家文章结集,先后出版《吴医汇讲》11卷,合订为一册,共41位作者94篇文章,为我国最早医学杂志性质刊物。《吴医汇讲》内容广泛涉及医学各领域,不拘体裁。重新意,“发前人所未发”。提倡学术民主,选文不以年资分先后,按来稿早晚定次序。《吴医汇讲》及时推出有学术价值的文章,叶天士《温证论治》,促

5、进温病学说交流发展。集中反映了江南尤其常州地区医家经验以及疫病流行与治疗情况。最早的民间医学团体隆庆二年(1568)或稍前,徐春甫在北京建立我国最早的民间学术团体“一体堂宅仁医会”。时徐客居京城,“……集天下之医客都下者立宏宅仁医会”,先后参加者46人,来自安徽、江苏、河北、湖北、四川、福建等地名医。医会宗旨在探讨医药学术,要求会员深入研究《内经》《伤寒论》及四家学术奥秘,切磋提高医术,精益求精,讲求医德修养,深戒循私谋利,会员间直诚相待,批评帮助,团结互助。提出22项会款,即诚意、明理、格致、审证、规鉴、恒德、力学、讲学、辨脉、处方、存心、体仁、忘利、自重、法天、医学之

6、大、戒贪鄙、恤贫、自得、知人、医箴、避晦疾。从治学内容、方法、态度到医家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处事接物方法、对待患者态度等,都有具体规定。二、临证各科的充分发展诊断学方面,重视问诊与舌诊。李梴《医学入门》指出,初学医必先学会问诊,并列举应问事项55条;张介宾《景岳全书》特设“十问篇”专讲问诊,并编成《十问歌》。随着温病学说形成,舌诊也被重视,舌苔白、黄、燥、腻渐定为诊断寒证、热证、伤津、湿痰重要指征。脉学方面注意同类异脉鉴别,李时珍《濒湖脉学》把27脉中同类异脉鉴别点和各脉象主病,编成歌诀。鉴于有医家仅凭脉象诊病,明、清不少医籍强调四诊全面应用的必要性。(一)内科学明代温补

7、派医家薛已、张介宾、赵献可等针对刘完素、朱震亨主张展开论争,强调温补肾阳养生治病重要性,反对寒凉攻伐肾阳。薛已(1488—1558年)字新甫,号立斋,吴县人。医学世家,造诣较深,著述甚多。著《内科摘要》,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本以内科命名的医籍。学术思想受张元素、李杲脾胃论影响,注重脾胃虚损证,又受王冰、钱乙的影响,重视肾中水火与脾胃的关系,因而注重温补,脾肾并举,以补中益气丸和肾气丸为治。兼通内、外、妇、儿、眼、口齿等科,很多医著后被编辑为《薛氏医案》。张介宾(约1563—1640年)字景岳,又字会卿,号通一子,浙江山阴(今属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