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156036
大小:253.05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9-07-23
《《预防保健策略》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预防保健策略第六章1卫生学(第7版)·第六章预防保健策略第一节我国卫生工作方针与三级预防策略一、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赋予原卫生方针新的涵义和时代特征,继承和丰富了原卫生方针,将大大促进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2卫生学(第7版)·第六章预防保健策略二、我国卫生工作的成就1.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均期望寿命为35岁,2000年提高到71.4岁;婴儿死亡率,建国初为200‰,2004
2、年下降到21.5‰;孕产妇死亡率,建国初为1500/10万,目前下降到48.3/10万。这三大指标的变化,标志着我国国民的健康水平已经达到了发展中国家的较高水平。2.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全国现有医疗、预防、保健、监督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近30万个。2005年,各类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336.7万张,平均每千人3.1张,卫生人员总数542.7万人,平均每千人有执业医生1.52人。此外,还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88万人。一个遍及城乡的卫生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建立起来,药品的生产能力基本能够满足国内
3、民众的医疗卫生需要。3卫生学(第7版)·第六章预防保健策略3.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推广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我国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公费医疗和商业医疗保险等多种形式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2004年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约有1.3亿人,享受公费医疗的职工约有5000万人。从2003年开始,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部分县,开展了以大病补助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2005年参加试点的农民人数达1.56亿人。人民的健康水平明显提高。4.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
4、了明显进展。上世纪50年代,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亡人数居于全国人口死因中的第一位。目前下降到第9位,并在发展中国家中率先消灭了天花和脊髓灰质炎等重大传染病。我国虽然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但多年来成功地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2003年战胜了来势凶猛的“非典”疫情,近两年又成功地控制了禽流感向人类的传播。建立健全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乙型肝炎等严重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4卫生学(第7版)·第六章预防保健策略5.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历来重视和关心妇女儿童健康问题,中国历史上形成的高生育率、高死亡率
5、的传统生育模式已经改变,实现了低生育率和低死亡率的良性循环。2005年全国孕产妇产前检查率达89.8%,住院分娩率达85.9%,新法接生率达97.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建国初的250‰~300‰下降到2004年的25‰。5卫生学(第7版)·第六章预防保健策略三、我国卫生工作面临的问题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还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卫生医疗服务体系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相当突出,卫生事业发展还存在着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6卫生学(第7版)·第六章预防保健策略1.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重大疾
6、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目前不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特别是基层机构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设备不齐全,缺乏必要的检测检验设施;乡村两级缺乏稳定的公共卫生人员;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这种状况难以有效控制重大疾病的流行,传染病患病人数仍居高位,结核病、肝炎等传统型传染病仍在威胁人民的健康。2005年全国结核病患者人数约450万,列世界第二位,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约200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估计占全世界三分之一。血吸虫病患者约有85万人。在不少农村地区,肠道传染病、微量营养素缺乏病、妇女孕产期疾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等仍未得到有效遏制。艾滋病、
7、非典、人间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出现,又加重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难度。与此同时,由于居民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变化,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患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病种。因患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人数已经列在我国人口死因的第一位和第二位。精神卫生问题成为我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全国现有精神障碍者约1600万人,患病率达13.47‰。我国出现了急性传染病和慢性严重疾病同时并存的多重疾病负担的状况。7卫生学(第7版)·第六章预防保健策略2.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完善。突发公
8、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除了重大传染病传播蔓延外,还有突发自然灾害、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如火灾、车祸、矿难,以及重大刑事案件、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带来的人员伤害。生物武器、有毒化学武器以及恐怖活动等也存在着潜在的公共卫生安全威胁。这些都需要我们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机制,提高应对能力,尽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