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润肺健脾益肾法治疗消渴106例

论文--润肺健脾益肾法治疗消渴106例

ID:40155517

大小:4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23

论文--润肺健脾益肾法治疗消渴106例_第1页
论文--润肺健脾益肾法治疗消渴106例_第2页
论文--润肺健脾益肾法治疗消渴106例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文--润肺健脾益肾法治疗消渴106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润肺健中益肾法治疗消渴106例摘要:目的:观察清肺健中益肾法中药配合针灸治疗消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消渴者按《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辨症与辨病相结合,运用针灸及中药内服共106例。结果:治疗结果有效率93.4%。结论:中医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消渴疗效显著。关键词:清肺、健中、益肾、方法、针灸、治疗、消渴。消渴也属中医“脾瘅”“食郁”“肥胖”等范畴。多由禀赋不足,阴虚燥热所致。是以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体型消瘦为主要特征,属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尿崩症”等。口渴引饮为上消,善食易饥为中消,饮一溲一为下消。临床资料:共治疗106例,其中上消(肺热伤津型)26例,中消(胃

2、热炽盛型)30例,下消(阴阳两虚型)27例,下消(肾阴亏损型)26例,无症状型7例,合并昏迷(糖尿病昏迷)1例,肺痨(肺结核)2例,眩晕(高血压)38例,胸痹(冠心病)2例,中风(脑血管意外)2例,水肿(糖尿病肾病水肿)3例,雀目(视网膜病变)1例,疮痈(皮肤感染)2例,脱疽(肢端坏疽,糖尿病足)1例,皮肤瘙痒27例;男性56例,女性50例(其中妊娠者1例)儿童2例。诊断标准:以《中医病症诊疗标准》为诊断依据。1、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2、初起可“三多”症状不显著,病久常伴发眩晕、肺痨、胸痹、中风、雀目、疮疖(痈)等,严重者可见烦渴、头痛、呕吐、腹痛、

3、呼吸短促甚或昏迷厥脱危象。3、查空腹、餐后2小时尿糖和血糖,尿比重、葡萄糖耐量试验。必要时查尿酮体、血尿素氮、肌肝、二氧化碳结合力及血钾、纳、钙、氯化物等。治疗方法:采取辨病与辨症相结合清肺健中益肾的方法,以针灸配合中药自拟方:参芪术精汤加减辩症施治。针灸治疗本病一般按症循经取穴,治则多为滋阴清热、清泄三焦、健脾益肾为主。针灸处方:肺俞、脾俞、胃俞、胰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为主;配穴按兼症辩证加减;上消加尺泽、曲池、廉泉、承浆;中消加内庭、中脘、阴陵泉、曲池、合谷;下消加太溪、关元;烦渴口干加金津、玉液;多食便秘加天枢、支沟、丰隆;胸闷痹痛加心俞;视物模糊加太冲、

4、光明;阴阳两虚加气海、关元、命门、复溜、太溪;烦渴多饮加承浆;多尿腰痛加复溜;肝郁烦躁易怒加太冲;阴虚热盛加膈俞;气阴两虚加尺泽、中脘、气海;针刺手法:以针刺为主或并用灸法。进针后施用平补平泻手法,隔日1次。每次留针15—30分钟,每10分钟运针1次,在没有合并严重并发症时可用艾条悬灸足太阳、小趾尖、腰目穴或灸5—10分钟,隔日或每日1次。中药以润肺健中益肾补气活血生津为法,药用自拟经验方:参芪术精汤:人参(或西洋参)5-20克、黄芪50-120克、苍术10克、白术30克、黄精20克、葛根20克、丹参、鬼箭羽各30克,灵芝、茯苓各15克,山药30克,山茱萸15克,五味子

5、10克,地黄15克,附子、肉桂各5克,川连10克,玄参15克,麦冬15克,甘草5克。辩证加减用药:肺热津伤加:金荞麦根、天冬、桔梗;胃热炽盛加:生石膏30克;阴阳两虚加生脉汤合参附汤加减;肾阴亏损加知母、黄柏;合倂昏迷采取急救措施;肺痨加百部、白芨、黄芩;眩晕加天麻、鬼针草;胸痹加田七、红花;中风:中风病症辨症施治;水肿合五苓散加减;雀目加白蒺藜、决明子、菊花;阳痿加蜈蚣、雄蚕蛾;麻木加桂枝,川芎、蕲蛇;疮痈加银花,天地丁、蒲公英;脱疽合五味消毒饮加减;皮肤瘙痒加蝉蜕、刺蒺藜、僵蚕;腹泻腹痛加马齿苋、白芍;尿频尿多加金樱子,芡实;口渴多饮加乌梅;记忆力减退早衰加核桃仁、

6、黑芝麻、远志;脾胃虚寒加干姜或生姜;心烦口干不寐加石莲子,竹卷心,夜交藤;肾阳亏虚腰膝酸软,四肢不温加巴戟天,桂枝;便秘合用增液承气汤;尿多而浊加益智仁,桑螵蛸;气短困倦加重用参,芪以益气;淤血阻络加鸡血藤,田七,川牛七;以上方药按每日一剂,每剂煎服3次。治疗结果:疗效评定仍以《中医病症治疗标准》为准;1.治愈:症状消失,试验室检查多次正常。2.好转:主要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有改善。3.未愈:症状及实验检查无变化。结果:7天-30天治愈31例,30-90天治愈36例,90天以上治愈5例,共治愈72例;7-30天好转28例,共好转28例,7-90天未愈共7例,有效率达94.3

7、%。临床体会:消渴病的病机是:由于禀赋异常,五脏柔弱,素体阴虚,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复因情志失调,久坐少动,劳欲过度所致。初期为情志失调,痰浊化热伤阴是为标实为主,继则气阴两虚,终致阴阳两虚,兼夹痰浊瘀血是为本虚为主。综括而言之,肺、胃〈脾〉、肾三脏阴伤为消渴的基本特点,而燥热为其主要病理因素。故中医治则:以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清胃养阴、滋补肾阴。治疗不外:辛苦开降、行气化痰、开郁清胃、苦酸制甘、益气养血、滋阴补阳、润燥生津、辛润通络、辛香疏络、活血通络等为法。上消宜润肺,中消宜清胃,下消宜滋肾。本人釆取润肺健中益肾法治疗消渴,是因三消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