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153227
大小:2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23
《完善非战争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完善非战争军事后勤行动协作机制胡主席为我军确立的新世纪新阶段“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以及“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重要指示,就是适应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着眼我国面临的“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的新环境,对我军地位、作用的重新定位和精辟概括。今年以来,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平息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以及汶川大地震抢险救灾,非传统安全威胁凸显,无疑要求军队延伸和拓展其基本职能,将军事斗争准备的任务,从单纯应付军事威胁,转变为应付以军事威胁为主的多元化、综合性威胁
2、。军队是国家安全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一旦有事,军队能不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显然,必须提高军队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能战度”。所谓“能战度”,是一种短时间内快速、高效释放战斗力的能力,它同样也是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从这三次重大行动的成功实践来看,要有效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就应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出发,统筹军地两个大局,有效整合军地资源,充分发挥彼此的优势,形成大协同、大合作的机制。一、构建非战争军事后勤行动预案体系非战争军事后勤行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无论是反恐、维稳、处突,还是维权、维和、抢险救
3、灾,具体行动样式千变万化。单是抢险救灾,就可能包含应对地震、台风、洪涝、雪灾等多种样式,后勤任务需求头绪多、内容杂。必须紧紧围绕国家战略方针和上级有关意图,紧密结合部队实际,加强情况研判,并区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地域和不同时段,对可能担负的任务进行认真梳理,切实增强准备工作的针对性。建立预警信息通报机制。军队后勤与公安、交通、卫生、气象、环境监测等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以及军队内部各系统之间,要进一步密切沟通联络,并具体明确组织情况通报的职能部门、时限、范围和方法、程序,形成固定的制度,保证后勤能够在第一时间全
4、面掌握重大疫情、灾情和公共安全危机等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以及人力物力、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保障资源分布情况,牢牢把握遂行非战争军事后勤行动的主动权。深入分析各类非战争军事后勤行动的具体特点,研究制订实在管用的保障措施。着眼应对最复杂最困难情况,特别是参加涉外军事行动时,充分考虑任务地区(国家)的安全环境、物资筹供能力、自然气象条件等因素,尽可能地多预想几种困难情况、多准备几手应对措施,切实提高后勤的独立保障和应变能力。要结合部队演习、抢险救灾等行动后勤保障暴露的问题,对行动预案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切实可行、标
5、准规范,能够快速组织各项保障。建立保障资源共享机制。破除“别人有不如自己有”的传统观念,对各种保障资源,不管是军内的还是地方的、甚至国外的,只求为我所用,不求为我所有。积极探索“合同式”保障、“采购式”保障的实施办法,建立可靠的社会化保障网络,确保一旦有事,能够召之即来。健全完善后勤动员法规体系,明确人员征集、设施设备征用;企业转扩产的组织程序和经济补偿办法,真正做到寓保障力于综合国力之中,形成军队后勤、预备役后勤、社会后勤三位一体的保障模式。建立应急指挥协同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
6、见》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要求,加紧构建军地联合的应急、应战综合指挥体制,进一步细化军队后勤人员参与地方应急指挥机构的实施办法,精心选派熟悉情况、综合素质过硬的指挥人员,配合地方共同制定应急处突、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等行动和保障方案,联合组织开展实案化训练演练,健全完善联席会议、合署办公、走访互动等工作制度,实现非战争军事后勤行动组织指挥与地方应急指挥的紧密衔接二、构建非战争军事后勤行动快速反应能力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快速反应能力。由于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各类突发事件具有爆发突然、预警时间短、变化速度快等特点。突发事件一
7、旦发生,需要在第一时间快速实施应急行动,若不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行动,不但会丧失有利的救援时机,而且还会增大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发生的机率,使损失更大。只有反应快、行动快、才能赢得时间,捕捉时机,争取主动。因此,非战争军事行动要及时了解突发事件的预报信息,建立健全快速动员预案,快组织、快准备、快机动、快展开、快抢救,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灾情。国防动员通过迅速组织处置突发事件,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综合协调能力。突发事件一旦发生,组织处置必然成为事发地区党、政、军、民共同的中心任务。非战争军
8、事行动,由于参加的单位多、灾情复杂,组织协调工作十分繁重,这给非战争军事行动提高综合协调能力提供了良好的锻炼机会。在应急中,非战争军事行动要主动地协调部队与部队之间、部队与地方之间、部队与民兵之间、民兵与民兵之间的行动,化解各种矛盾;协调和处理各保障力量、保障任务之间的关系;加强与地方政府、受灾单位、物资、运输等部门协调,疏通供应渠道,共同落实应急中的经费、物资、器材、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