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151763
大小:2.08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7-23
《城乡规划新课标高三地理复习专题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案28城乡规划核心点一聚落的形成和发展1.聚落的概念与分类(1)概念: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12.乡村聚落及其分布(1)影响乡村聚落的形成、分布与发展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光照、水源、地形、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战争、行政、传统文化等。(2)乡村聚落形态2乡村聚落可分为三大聚落系统(见下表)北方聚落系统南方聚落系统西部聚落系统住宅形式多
2、平房,住宅有院落多斜顶,房前屋后都是农田或菜地帐幕式住宅3规模、密度大型聚落、密度较小中小型聚落为主,密度最大小型聚落、密度最小聚落形态团状聚落团状、带状各占一定比例散居、流动性村落农业生产旱作为主水田为主灌溉农业、草场牧业以及高寒农牧业3.城市与城市的形成(1)城市特点①以人为主体。②城市具有高度的密集性。③城市是开放、不断运转的有机体。4(2)城市的形成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3)城市的形成条件①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农业生产
3、有剩余产品,是城市起源形成的物质基础。②劳动分工促进城市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出现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展出现集市,交换地域扩大,集市演变为城市。核心点二城市环境问题及其原因1.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诱因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不合理的社会生活方式。52.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1)环境质量下降①大气污染污染源:居民燃烧煤炭、工矿企业、交通工具。污染物: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危害:城市空气污浊,有时出现酸雨和光化学烟雾,危害人们健康。②水污染污染源
4、: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污染现象: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体重金属污染产生公害病。6科目一考试网http://www.kmyks.com/科目一模拟考试2016科目四考试网http://www.km4ks.com/科目四模拟考试驾校一点通365网http://www.jxedt365.com/驾校一点通2016科目一科目四驾驶员理论考试网http://www.jsyllks.com/2016科目一考试科目四考试7危害: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水质变坏,特别是饮用水的水质下降。③噪声污染污染
5、源: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危害: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损害人体健康。④固体废弃物污染污染源: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生活。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和破坏环境。(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交通阻塞,导致时间、能源浪费;住宅问题表现为住房缺少、质量低劣。8(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4)影响社会治安,还会带来贫困、内城衰落等问题。核心点三城市功能分区原则各功能区应力求完整连片,提高用地的经济效益,并充分满足环保、卫生防疫、防火安全等多方面的要求。不同功能区之间应
6、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同时又要避免相互干扰。功能区的空间组合还应考虑城市景观和形象的需要。9类型城市聚落的形成与发展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2)目前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于。在M、P、Q中,处是高级住宅区。(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处,理由是。(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水运便利取水方便集中式或团块状P甲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方向的郊外;水
7、陆交通便利答案分担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发展。11解析(1)早期城市位于河流的汇合处,主要是因为水运便利和取水方便。(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各部分连为一体,属于集中式的空间形态。在M、P、Q三地中,P地位于河流的上游,环境优美,是高级住宅区。(3)石油化学工业环境污染严重,应建在甲处,这里交通方便,又位于河流的下游、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不污染城区环境。(4)建设卫星城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散大城市的人口和工业,避免因人口密集、工业集中带来的一系
8、列问题。12城市规划、城乡规划与村镇规划的对比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小城镇规划乡村规划概念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管理是对小城镇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对农村住宅和供水、供电、道路、绿化、环境卫生及生产配套设施做出具体安排性质类型13意义是保证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和各种建设协调进行的前提条件指导小城镇建设,提高小城镇品位,加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引导第三产业健康发展,给乡村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4原则为发展生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