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137607
大小:289.81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7-23
《古诗鉴赏练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浙江卷】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1.总领全词(形式),点明主旨(内容);2.议论开篇(形式),奠定感情基调(内容)。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2010年浙江卷】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
2、“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3分)诗人被罢官后,寄情自然山水,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2009年浙江卷】22.词中的“两种”指的是,“一家”指的是。(2分)①梅花与雪花②大自然23.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2008年浙江卷】⑴此诗颔联以和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2分)屈原白居易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内容:①漂泊的旅
3、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内容)②以“羁绪”领起全篇(形式)。一看诗题抓题眼初步分析诗歌的标题1、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通过解读诗题,我们就可以大致把握本诗主题:“宿桐庐江”中独客异乡的孤独惆怅,“寄广陵旧游”中流露出的对朋友的怀念。再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在40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出游吴越,长途跋涉中怀念广陵友人时所作),本诗主题除了上面点到的以外,应该还有失意后的愤激孤苦。2、《塞上听吹笛》“塞上”
4、点明诗为边塞诗,在塞外因听羌笛而引发的情感乃是诗歌要阐述主题。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二看作者(知人论世),看注释,抓命题者给出的隐含的重要信息,挖掘话中的含义,把握思想内容。2009年广东卷杜甫《月》“安史之乱后,作者杜甫曾困居于此”。参考答案:⑴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寓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
5、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景——境——情)⑵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①“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②“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1、白居易《夜雪》关键词是“
6、重”字。“重”显出雪下得猛,下得久,所以才有下句的“折竹声”。这一“重”字披露了诗人谪居江州时内心的孤寂(寂寥)、沉重。三看诗眼、词眼,推敲关键词句,找出诗歌里有关诗人或抒情主人公感情的字、词、句(提醒自己注意一些意象词语前面的修饰语),抓住诗中抒情议论等关键句。2、《咸阳城西楼晚眺》答案示例:妙在融无限愁情于衰飒景物之中。第二联用“云起日沉、山雨欲来、凄风满楼”的惨淡景象,营造了一种肃杀、压抑的气氛,影射晚唐的行将覆亡。第三联借秦汉遗址“鸟下绿芜”、“蝉鸣黄叶”的凄凉景象,表达对大唐衰落的伤感。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前朝的感叹,表达了对现实
7、的一种沉重的无力感。四、看并找出诗歌中的主要抒情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组合成生活画面,将自己融入画面里去(体悟诗歌的意境特点)感受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情感把握思想内容。1、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参考答案:诗歌的前两句用一连串具有感伤色调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西风”让人想到凄凉肃杀,“老(波)”让人想到凄楚悲凉,“白发”则让人无限伤感。肆虐的“西风”,苍老的“湘君”,惨然的“白发”,构成了一幅令人黯然神伤的画面,作者借以抒发了一腔的失意和悲愁。2、2008年广东卷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
8、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多读诗歌,多积累意象,对我们读懂诗歌大有裨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