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136967
大小:269.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7-22
《古典诗歌常见的描写手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描写手法常见描写手法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观察角度的变化白描细节描写以小见大象征点面结合联想和想象抑扬关系褒贬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衬托=正衬(烘托)+反衬正衬=烘托反衬≠对比映衬≈衬托衬托=正衬(烘托)+反衬衬托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让被陪衬的事物更突出、形象。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叫烘托,烘云托月,有时称作衬托,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的条件,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反衬指利用事物间的对立的条件,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突出主体。衬托的演化虚实相衬:以虚衬实或
2、以实衬虚动静相衬:动衬静色彩相衬:落霞与孤鹜齐飞人物相衬:配角和主角景物衬情:哀乐关系。。。。。。。反衬≠对比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揭示了矛盾,给人以深刻印象反衬侧重作比较的一方,对比表现的是作比较的两方。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对比的种类今昔对比:《哀江头》《柳》《永遇乐》李易安盛衰兴亡:《永遇乐》李《哀江头》《小桃红》年轻与年老:《诉衷情》《永遇乐》李人生短暂渺小与宇宙永恒博大:《登幽州台歌》历史人物和自己:《过陈琳墓》好坏、美丑、正反:《看岳王传》黑暗的现实与美好的理想:《诉衷情》《鹧鸪天》辛。。。。。。映衬≈衬托“映衬”,
3、是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放在一起比照,让它们之间相互对比衬托,或相得益彰。有时又称“衬托”。衬托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让被陪衬的事物更突出、形象。映衬的“两”是并列的,对比的,相互衬托;衬托的主体为一个,衬体可以有多个,主次分明,可以形成对比,也可以不对比,是单向的。试一试身手1、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2、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4、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5、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6、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7、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4、来归相怨怒, 但坐观罗敷8、万绿丛中一点红15678衬托,234为反衬,但2以动衬静,4乐景衬哀情虚实结合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b、已逝之景之境。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c、设想的未来之境。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虚”的方式主要有2种:遥想和梦境“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
5、岸,卷起千堆雪”;《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虚实结合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反衬,从而突出中心的。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虚实结合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江城子》苏 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6、。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属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属实写。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动静结合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试一试身手视听结合《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观察角度的变化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