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原理与教学方法(李雁)

古典诗歌原理与教学方法(李雁)

ID:40136906

大小:614.31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7-22

古典诗歌原理与教学方法(李雁)_第1页
古典诗歌原理与教学方法(李雁)_第2页
古典诗歌原理与教学方法(李雁)_第3页
古典诗歌原理与教学方法(李雁)_第4页
古典诗歌原理与教学方法(李雁)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典诗歌原理与教学方法(李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讲座古典诗歌原理与教学方法山东教育学院中文系李雁讲授大纲一、意象——欣赏古诗的基本途径二、语感与整体把握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三、个案分析一、意象:欣赏古诗的基本途径1、什么是意象2、意象在诗歌中的运用3、通过意象欣赏诗歌说明:意象理论与教学的关系——非直接性、非模式化1、什么是意象《老子》三级符号系统:道——象——名第21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道中有象,却无法用语言表达:“道隐无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于是象的地位便被提升了……第35章:“执大象,天下往

2、。”王弼《周易略例》三级符号系统:意——象——言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出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明象篇)陆机《文赋》三级符号系统:意——物——文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文赋·序》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缺如也。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

3、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诗言志,歌永言。——《尚书·尧典》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序》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论语·雍也》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4、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诗经》的比兴手法《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王逸《楚辞章句序》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曹丕《杂诗》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天边飘着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当代歌词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西天还有些残霞,教我如何不想

5、她?克莱夫·贝尔:“离开它,艺术品就不成其为艺术品;占有它,哪怕最底限度地占有它,作品也就有了艺术价值……一定的形式和形式之间的关系激起了我们的审美情感。”——转引自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P43)结论:意象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一种情感符号。2、意象在诗歌中的运用(1)诗歌语言体系独立的过程就是意象体系建立的过程。没有意象就没有成熟的中国古典诗歌。《诗经·秦风·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韦应物《滁州西涧》:

6、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语文版七下)点铁成金、夺胎换骨(2)意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可以历代相承。过去的作品成为后人学习的样板,掌握常见的意象是习诗的捷径。马致远《天净沙》(人教版、语文版均入选)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隋炀帝杨广《失题》: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时,一望暗销魂。意象值(3)意象的形式化程度是一个可变量,它与历代诗人的引用成正比。某一那些长久得不到丰富的意象将会逐渐老化,比如古典诗歌中的一些典型的意象,涕泗、玉箸等在今天的诗歌创作中已难寻觅。大雪压青松《论语·子

7、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刘桢《赠从弟》其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嵇康《游仙》:“遥望山上松,隆谷郁青葱。自遇一何高,独立迥无霜。愿想游其下,蹊路绝不通。”左思《咏史》其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4)对物象的刻画是被诗人内在情感所“选定”的,这种选择的前提是省略、或者说是牺牲了物象本身所蕴涵的更多的潜在信息。反之,所描写的物象越接近本来面目,所代表的意义越是指向客体自身,

8、则被用于指涉自身之外的可能就越小。而指涉程度的降低就意味所受限制的减少,同时也就意味着其可赋予的内涵具有更多的模糊性和丰富性。于我心有戚戚焉大抵古人好诗,在人如何看,在人把做甚么看……“野色更无山断隔,天光真与水相通”,“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等句,只把做景物看亦可,把做道理看,其中亦有可玩索处。——罗大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