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ID:40136626

大小:1.26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7-22

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_第1页
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_第2页
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_第3页
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_第4页
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2)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表现手法1、衬托(渲染烘托):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a以人烘托人。如:《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zī)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qiào)头(男子的帽子)。”诗中借“行者”和“少年”等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b以物烘托物。如: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响衬静。c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白居易的

2、《琵琶行》中三次写到江中的明月,用江中之月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扣人心弦。又如:唐代储光曦的《钓鱼湾》“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扬岸。”中纷纷落下的杏花的“乱”,正好衬托了人此时此刻急切的神情。2.动静结合:动静两种意境同时出现在同一场景中,往往通过两者互为矛盾的双方,彼此衬托,创造静谧的意境。如:南北朝梁代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又如: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

3、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首先作者用“空山不见人”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然后用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但闻人语响”这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3.虚实结合:在诗歌中的“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景。而“虚”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却又能在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像和空灵的境界。有根据的为实,假托的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的为实,主观的为虚;具体的为实,抽象的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如:杜甫的《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

4、蓬门今始为君开。”第一联作者描写了草堂附近水边的景色,点出环境清幽僻静。第二联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同还没到达的客人聊了几句,“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一向紧闭的大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打开。”表达主客两人交情之深,客人的到来使主人喜悦之情。这两句就是虚写。又如: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前两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三四句将《梅花落》曲名拆用,构成一种虚景,仿

5、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4.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古代名诗名句。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霍去病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5.赋、比、

6、兴:赋者,铺陈直叙。比者,引譬设喻,比喻法。兴者,托物兴感,引发联想和想象,即联想法和象征法。《江上看山》(宋•苏轼)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有形化动态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