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136111
大小:1.96 MB
页数:44页
时间:2019-07-22
《古代中国专题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单元线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形成汉代成为正统宋明发展为理学明清新发展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宋程颢、程颐和朱熹、明朝王阳明思想主张李贽反正统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反君主专制概念、形成原因、表现与意义“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3.1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具体原因:士阶层地位提高学在官府→学在民间井田制崩溃;分封制瓦解;根本原因:阶级关系:思想文化:经济:政治: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变革时代主要流派所处时期主要流
2、派代表人物春秋春秋战国战国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思想主要内容哲学观点“仁”(核心思想)“为政以德”“克己复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儒家·孔子政治思想教育思想“敬鬼神而远之”“至圣”仁者,爱人。——《中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论语·子路》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核心思想:“仁”★“为政以德”★“克己
3、复礼”孟子正宗“亚圣”“仁政”“民贵君轻”主张“性本善”先义后利,舍生取义思想主要内容政治思想伦理思想价值观念荀子“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主要思想★政治思想:“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哲学观点:“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伦理思想:主张“性本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比较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仁者爱人以德治民性相近仁的思想政治思想人性论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仁义君舟民水性恶论孔子孟子荀子●姓李,名耳,字聃(又称老聃),楚国人。●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4、。●曾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史官,博学多识,精通礼法●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而成《道德经》。全书充满哲理和东方智慧,一直流传至今.道家·老子“道”是世界的本原;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无为而治”和小国寡民(1)哲学思想(2)辨证法思想(3)政治主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曲则全,枉则直。—《老子》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
5、成。——《老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政治思想《孟子》:“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墨家·墨子评价:法家·韩非子政治思想:a.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b.主张变法革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术者藏于胸中,以遇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仁)和道德准则(礼);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变革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理论武
6、器(2)奠定中国文化基础,形成传统文化体系3.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原因:(1)汉初奉行的无为而治政策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2)董仲舒新儒学体系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a.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c.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三纲五常”(3)汉武帝的尊儒措施a.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思想);b.起用儒士参政(政治);c.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教育)材料一:“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7、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材料三:“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董仲舒《春秋繁露》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特点:①儒学独尊,思想专制②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③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汉代教育教科书:五经教官:五经博士官办最高学府:太学地方教育系统:郡县学校讲经图太学大礼堂“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1.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国家2.推动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唯心主义、专制作风、神学迷信儒学成为汉代正统
8、思想的影响(1)积极影响:(2)消极影响:1.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1)魏晋南北朝儒学面临严重挑战2)隋唐“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3)儒学体系的更新——宋明理学三教合一(社会动荡不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