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129664
大小:13.29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7-22
《《水稻病害纹枯病》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水稻纹枯病Ricesheathblight水稻纹枯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产稻区。在美洲、欧洲和非洲等国家的主要稻区均有发生,但以东南亚稻区受害最重。在我国,随着矮秆多蘖品种和水肥的大力投入,纹枯病发生日趋严重。近几年的年发病面积在1500~2000万公顷,估计每年损失稻谷约60亿公斤,占水稻病虫害损失的40%~50%。一、症状发病时期:纹枯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在抽穗期发病最盛。危害部位:主要危害水稻叶鞘、叶片,引起鞘枯和叶枯,称为花脚秆、烂脚秆,严重时易造成倒伏,降低结实率和粒重。叶鞘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
2、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逐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状病斑,病斑多时互相连接成很大的不规则云纹斑,引起叶片发黄枯死。叶片病斑与叶鞘相似。湿度大时,病部长有白色至灰白色蛛丝状菌丝,然后缩成白色菌丝团,以后变成扁球形或不规则形的暗褐色菌核。后期病部可见白粉状霉层,为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典型症状是在叶鞘和叶片上形成云纹状病斑和菌核。纹枯病病株呈“鸟巢”状水稻纹枯病田间危害状二、病原物病原物无性态为茄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属半知菌类丝核菌属。有性态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cucumeris,担子菌门亡革菌属。1、
3、形态特征幼期营养菌丝分枝与主枝呈锐角,老熟菌丝分支与再分支一般呈直角,分枝处缢缩,距分枝不远有分隔。菌丝细胞核3~23个,平均4~8个,为多核。菌核扁球形、肾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粗糙,有菌丝相连。一般直径为1~5毫米。菌核具萌发孔,菌核萌发时菌丝由此伸出。担子倒卵形或圆筒形,顶生2~4个小梗,其上各生一个担孢子;担孢子单胞、无色、卵圆形。A菌核细胞;B不同类型的菌丝;C念珠状菌丝细胞;D担子和担孢子2、生物学特性菌丝发育温度为10~36℃,适温28~32℃。菌丝生长及菌核形成的pH为4.0~8.5,最适pH为5.4~6.7。光照
4、对菌丝有抑制作用,但可促进菌核形成。菌核萌发需相对湿度96%以上,低于85%则受到抑制。菌核有浮沉现象,越冬菌核萌发率高,无休眠期,当年形成的菌核可直接萌发致病。3、致病性分化茄丝核菌的寄主范围广,危害各种寄主的生态要求又各不相同。国际上普遍采用Ogoshi的菌丝融合群(Anastomosisgroup,AG)标准菌株作为田间分离物测试菌。茄丝核菌按照菌丝融合情况可划分为14个融合群分别是AG-1~AG-13,和AGBI。水稻纹枯病菌属于AG-1,在AG-1群各菌株间,致病力也有差异。江苏农科院(1985)将稻纹枯病菌(AG-
5、1)根据培养性状及致病力划分为三个型,即A、B、C型同核体和异核体-个真菌营养体内不同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为同核体;遗传物质不同的细胞核为异核体。菌丝融合两根菌丝相互靠近时可以从侧面分别产生突起或分枝,经接触、融解,最后使不同菌丝细胞间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相互交流。菌丝融合群真菌的种下面,根据菌株间营养体的亲和性,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营养体亲和型(群)或菌丝融合群,营养体亲和的菌株为同一群。4、寄主范围茄丝核菌的寄主范围极广,自然寄主有15科近50种植物,人工接种可达54科210种植物。重要寄主除水稻外,还有玉米、大麦、高粱
6、、粟、黍、豆类、花生、甘蔗和甘薯等。三、病害循环病原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稻草和其他寄主残体上越冬。据江苏调查,晚稻收获后,一般病田的菌核为每亩10万粒左右,重病田60~80万粒,发病最重的田高达200~300万粒。大部分菌核在水里飘浮。初侵染源主要为田间越冬的菌核。春耕灌水后,越冬菌核漂浮水面,插秧后随水漂浮,附着在稻株基部叶鞘上,适宜条件下,萌发长出菌丝,进入叶鞘内侧,产生附着胞,通过气孔或直接侵入组织内。潜育期少则1~3天,多则3~5天。病菌侵入后,在稻株组织中扩展,并向外长出气生菌丝,蔓延至附
7、近叶鞘、叶片或邻近稻株进行再侵染。菌丝的主要作用是从稻株的下部向上垂直扩展。病部形成的菌核脱落后,也可随水流漂浮附着于稻株基部,萌发后进行再侵染。分蘖盛期至孕穗期在植株间水平扩展;孕穗后期至蜡熟期,病斑由下向上垂直扩展。担孢子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可引起病害,自然情况下和病害无明显关系。水稻纹枯病病害循环四、发病因素1.菌源数量:田间菌核数量与病害初期发病轻重关系密切。2.气候条件:纹枯病喜高温、高湿,发病温度18~34℃,流行温度22~28℃,90%以上湿度最适合发病。水稻处于分蘖期时,日均温稳定在22℃,田间就会零星发病。各稻区
8、由于气候条件差异,主要发病期不同。早稻孕穗后,气温升高,如逢梅雨季节,病害发展迅猛,这一时期是病害发展的高峰期。中稻拔节至抽穗期如遇高温多雨,病情发展快而重。8月底至9月中旬,双季晚稻进入孕穗至抽穗阶段,如天阴多雨,温度又适宜病情可出现一个高峰期。3.栽培技术:氮肥使用量与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