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125460
大小:2.56 MB
页数:124页
时间:2019-07-22
《《执业医士》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单元神经系统§1.反射一、反射与反射弧反射弧的组成传出N纤维中枢传入N纤维效应器感受器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刺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反射二、反馈控制部分受控部分功能活动反馈工人控制部分受控部分功能活动反馈总指挥反馈:受控部分的活动会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过程。分为:正反馈、负反馈控制部分受控部分功能活动反馈1.正反馈:反馈信息与调节信息性质相同的反馈。生理意义:使机体生理活动越来越强。司令控制部分受控部分功能活动正反馈士兵打打2.负反馈:反馈信息与调节信息性质相反的反馈。生理意义:使机体功能活动保持稳定。司令控制部分受控部分功能活动负反馈士兵打不打
2、四、反射中枢(一)突触的概念突触的概念与分类1.概念: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突触2.分类:⑴按照突触传递产生的效应: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⑵按照神经元的接触部位:轴-体型、轴-树型、轴-轴型突触的分类轴-轴型轴-胞型轴-树型(一)突触的分类突触基本结构(三)突触传递的过程AP到达轴突末稍→突触前膜去极化→电压门控性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囊泡向前膜移动、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定义: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造成突触后膜去极化,这种去极化就称为EPSP。机制:突触后膜上N
3、a+通道开放,Na+内流。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Na+内流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定义: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造成突触后膜超极化,这种超极化就称为IPSP。机制:突触后膜上Cl-通道开放,Cl-内流。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Cl-内流五、中枢兴奋传递的特征突触传递的特征1.单向传递2.突触延搁兴奋通过一个突触的时间为:0.3~0.5ms3.总和聚合式时间总和空间总和4、后放在反射活动中,当刺激停止后,传出神经仍可以在一定时间之内发放神经冲动,这种现象叫“后放”。中枢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5.对内外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1)突触易受理化因素的影响[H+]↑
4、、缺氧、CO2↑→传导速度↓碱中毒→传导速度↑(2)突触是反射弧中最容易发生疲劳的环节§2.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感受器(痛觉、压觉等)脊髓(后角)脑干丘脑(特异性核团)大脑皮层(中央后回)“特异性投射系统”非特异性核团“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丘脑(二)感觉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1)定义:(2)功能:①引起特定的感觉。②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感受器脊髓(后角)脑干丘脑(特异性核团)大脑皮层(中央后回)非特异性核团2.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感受器脊髓(后角)脑干丘脑(特异性核团)大脑皮层(中央后回)非特异性核团(1)定义:(2)功能: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3.神经系统对躯体运
5、动的调节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皮质脊髓束皮质脑干束“锥体系”脊髓(前角)γα骨骼肌小脑基底核脑干“锥体外系”(一)牵张反射1.定义: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可反射性引起受牵拉肌肉收缩。2.牵张反射分类:⑴肌紧张①定义:缓慢而持续地牵拉肌腱所引起的牵张反射。②表现:受牵拉的肌肉轻微而持续的收缩③意义:维持姿势⑵腱反射①定义:快速牵拉肌腱所引起的牵张反射。②表现:受牵拉的肌肉迅速而明显地缩短二、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一)小脑的划分(二)小脑的功能1.维持身体平衡2.调节肌紧张3.协调随意运动共济失调意向性震颤四、基底核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纹状体尾状核豆状核壳核苍白球新纹状
6、体旧纹状体(一)运动过少,肌紧张亢进的疾病----帕金森病机制:黑核病变(二)运动过多,肌紧张减退的疾病----舞蹈病机制:黑核病变§4.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植物性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内脏运动(一)外周神经递质外周神经递质1.乙酰胆碱:凡是以Ach为递质的神经纤维命名为胆碱能纤维。①副交感和交感神经节前纤维②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③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④躯体运动神经躯体运动神经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小部分大部分乙酰胆碱外周神经递质2.去甲肾上腺素:凡是以NE为递质的神经纤维命名为肾上腺素能纤维。●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躯体运动神经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
7、小部分大部分去甲肾上腺素(二)外周受体1.胆碱能受体2.肾上腺素能受体1.胆碱能受体:能与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⑴M受体(毒蕈碱型受体):分布: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上作用:产生副交感神经兴奋的效应阻断剂:阿托品躯体运动神经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小部分大部分M⑵N受体(烟碱型受体):N1型分布:自主神经节上躯体运动神经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小部分大部分MN1N1作用:引起自主神经节的节后神经元兴奋阻断剂:六烃季胺N2型分布:运动终板上N2作用:引起终板电位导致骨骼肌兴奋阻断剂:十烃季胺2.肾上腺素能受体:能与E、NE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