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我意识和同伴关系的发展

儿童自我意识和同伴关系的发展

ID:40096681

大小:1.24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7-21

儿童自我意识和同伴关系的发展_第1页
儿童自我意识和同伴关系的发展_第2页
儿童自我意识和同伴关系的发展_第3页
儿童自我意识和同伴关系的发展_第4页
儿童自我意识和同伴关系的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自我意识和同伴关系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儿童的自我意识和同伴关系发展第一节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前提。自我意识的成熟就标志着个性的成熟。一、婴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一)1岁前婴儿还没有自我意识。(二)1岁末开始用自己的名字表明意愿,从而把自己与周围环境区分开来,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三)2、3岁婴儿开始把自己当作主体来认识,用“我”——自主代词来表示自己的态度、意识,这是儿童自我意识的第一个飞跃。二、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一)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二)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三)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特点(四)3、4岁幼儿处于第一个反抗期。三、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发

2、展(一)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二)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三)青少年自我发展的成就第二节家庭与儿童个性发展家庭是儿童实现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家庭是儿童个性发展的社会的动因。家庭影响儿童个性发展的因素有:一、家庭的心理气氛(情绪气氛)或说是“家风”。二、父母的教养方式。三、其他。第三节同伴关系与儿童个性发展一、同伴关系的作用二、同伴关系的发展第四节幼儿的性别认同一、性别角色的获得性别角色就是社会规定的经常与某一性别相对应的一系列态度和行为方式。二、性别认同的发展1.性别认同的发展过程2.性别角色刻板化(stereotypeofsexrole)3.性别恒常性及

3、其后果。二、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提出,幼儿自我意识中的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因素是随年龄增长而发展的。三种因素的发展基本上是不同步的。自我评价发生在3-4岁之间,自我体验发生在4周岁,自我控制发生在4-5岁之间。(一)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1、从依从性的评价到较为独立的评价;2、从对自己个别性的评价到多面性的评价;3、基本是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4、情绪性和不确定性。(二)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1、由生理性需要体验向社会性需要体验不断发展。2、受暗示性。(三)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特点较弱。到了5-6岁才会有一定的坚持性和自制力。(四)

4、3、4岁幼儿处于第一个反抗期。返回三、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一)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1、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趋势:(1)小一到小三是上升时期;(2)小三到小四是相对稳定时期;(3)小五到小六处于第二个上升时期。2、儿童的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随年龄增长而发展。(二)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1、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趋势:(1)初一到初三处于发展平稳时期;(2)初三到高一处于上升时期;(3)高一到高三是平稳时期。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发生突变。正处于自我意识的第二个飞跃期。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主要是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理想的整合和统一的过程

5、。2、初中生(少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个性,对认识“自我”表现出更大的兴趣。(2)评价自己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日益增强。(3)开始意识到自己是认识和活动的主体,逐渐学会独立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活动和行为,开始出现自我教育的兴趣和能力。12-13岁左右进入了第二反抗期。3、高中生(青年初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1)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2)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3)自我评价的成熟。(4)强烈地突出自己个性的形成与发展。(5)自制力与坚持性有了明显提高。(6)开始注重自我教育。(7)有较强的自尊心,往往估计自己过高,估计别人偏低。返

6、回第二节家庭与儿童个性发展决定家庭教养方式的两个基本维度:(1)有要求或没有要求。(2)关心或不关心。四种典型的家庭教养方式:(第280页)(1)权威型:有要求和关心的。(2)专断型:有要求但不关心。(3)放纵型或溺爱型:关心但无要求。(4)忽视型:既不关心也无要求。返回一、同伴关系的作用儿童同伴关系是儿童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儿童间特别是同龄人间的人际关系。同伴交往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非常重要的途径。(一)满足归属、爱及尊重的需要。(二)同伴是范型。(三)同伴是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四)是得到情感支持的一个来源。返回二、同伴关系的发展(一

7、)婴儿期的同伴交往婴儿从出生后半年起即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同伴社会行为。婴儿早期同伴交往经历以下三个发展过程:第一阶段“以客体为中心”阶段,婴儿早往更多集中在玩具或物品上;第二阶段“简单交往”时期,婴儿已能对同伴的行为作出反应,经常企图去控制另一个婴儿的行动;第三阶段“互补性交往”时期,婴儿同伴间的行为趋于互补,出现了更多复杂的社交行为,相互间模仿已较普遍,婴儿不仅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动,还可以与同伴开展需要合作的游戏。二、同伴关系的发展(二)幼儿期同伴的依恋强度和同伴之间的友谊都有显著的增长。但这时的同伴关系是脆弱的、易变的。(三)学龄儿童同伴交往的发

8、展。入学以后,同伴的影响越来越强。二、同伴关系的发展塞尔曼(Selmen)曾提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