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兴起2010高三用

儒学兴起2010高三用

ID:40096366

大小:1.10 MB

页数:51页

时间:2019-07-21

儒学兴起2010高三用_第1页
儒学兴起2010高三用_第2页
儒学兴起2010高三用_第3页
儒学兴起2010高三用_第4页
儒学兴起2010高三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学兴起2010高三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汉武帝董仲舒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之二儒学的兴起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史实。儒学的兴起一、“焚书坑儒”批判(兴起的条件)二、罢黜百家(标志)三、太学的出现(途径之一)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途径之二)孟子荀子孔子图说历史说说他们的对儒学的贡献.课堂探究和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1)变化: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秦朝时期死气沉沉。(2)原因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秦始皇像课堂探究2为什么儒学

2、在秦时受到严厉打击?儒学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利于秦的统治课堂探究3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学、卜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社会国家直接有益。一、“焚书坑儒”批判(兴起的条件)1.时代背景2.过程3.评价1、秦代“焚书坑儒”(1)时代背景①秦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②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而死气沉沉。③一些儒生和游士批评时政。秦代“焚书坑儒”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为了维护专制统治,遏止思想文化的泛滥。(2)过程①焚书:接受丞相李斯建议,焚毁除《秦记》及有实用价值的书籍以外的其他书籍。②坑儒:

3、秦始皇疑心一些儒生反对自己,逮捕、坑杀了460余人。(3)评价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目的;但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成为二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焚书坑儒”的实质怎样?文化专制。汉代以来主流文化对“焚书坑儒”的批判。“焚书坑儒”被称之为“灭学之祸”,它对思想文化的传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种批判基本上是中肯的。1.背景: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体定型;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3.表现:起用儒者参政;肯定董仲舒的儒学思想5.影响:(1)消极: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2)积极: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②促进民族历史

4、文化的进步(1)尊儒:(2)倡儒:2.目的:二、罢黜百家(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①兴办太学——儒学官方化和制度化②兴办郡县学——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4.结果:完成了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匈奴威胁,边患不止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土地兼并,豪强势大……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都迫切需要变汉初的“无为”为“有为”,那么,汉武帝该选择怎样的治国思想呢?董仲舒(前179—前104)“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

5、为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材料二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像理解历史——董仲舒《春秋繁露》——《汉书•董仲舒传》合作探究: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主张?a、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从

6、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以思想的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主张?加强君权的需要中央集权的需要,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b、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发挥“仁政”:轻徭薄赋.思想主张1、“儒学独尊”2、“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3、发挥儒家仁政思想4、“三纲五常”作用思想统一、国家安宁,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权,服从统治;减轻负担,缓和矛盾,改善生活提出为人处事标准,维护统治秩序君权中央集权统一特点:以儒为主,外儒内法,兼有道、阴阳等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评价:与时俱

7、进,适应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既是国家的需要,也是统治者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先秦之儒董仲舒之儒著作《论语》《公羊春秋》理论基础仁、礼天人感应思想来源儒学阴阳、法家与统治者关系批判时政维护统治先秦之儒和董仲舒之儒的区别[问题探究之二]汉武帝为什么接受了董仲舒的献策①社会需要一种思想理论来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而董仲舒的新儒学正适合这一需要。②儒家的“仁政”具有欺骗性,“礼”有利于建立封建统治秩序。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