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子思想中地“礼”与“仁”(梅珍生)

论孔子思想中地“礼”与“仁”(梅珍生)

ID:40074558

大小:30.36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7-19

论孔子思想中地“礼”与“仁”(梅珍生)_第1页
论孔子思想中地“礼”与“仁”(梅珍生)_第2页
论孔子思想中地“礼”与“仁”(梅珍生)_第3页
论孔子思想中地“礼”与“仁”(梅珍生)_第4页
论孔子思想中地“礼”与“仁”(梅珍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孔子思想中地“礼”与“仁”(梅珍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文档论孔子思想中的“礼”与“仁”(梅珍生)梅珍生摘要:孔子思想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礼”,一个是“仁”,它们何者是主,何者是从,或者说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一直为孔子思想阐释中的基本问题。如果从“礼”的基本结构来定位礼与仁的关系,可以看到孔子对礼的重视,包括对于礼的外在形式与礼的本质两个方面,“礼后”而成人的人性锻造价值,文质彬彬的君子人格完成的内容,仁与礼是统一的整体,它们共同地规定了人之为人的本质,即仁的内容和礼的形式的统一。关键词:孔子;儒学;礼与仁;理想人格在现有的研究中,孔子思想有两个关键

2、词,一个是“礼”,一个是“仁”,它们何者是主,何者是从,或者说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一直为孔子思想阐释中的基本问题。本文试图从“礼”的基本结构来定位礼与仁的关系,为人们把握孔子思想提供一个有别于传统研究的视角,以此就教于方家。据统计,《论语》中论及“礼”的材料,共有七十五条,以至常见有孔子的思想以礼为核心的说法。由于“仁”在《论语》中同样居于主导位,《论语》一万一千柒百零五个字中,仁字就有一百零五个,据此不少人又断言孔子之学就是仁学,孔子及其门人所追求和实行的,都是围绕“仁”而展开的。但是,我们若从探寻

3、人的本质以及礼的本质问题入手,重新审视仁与礼在孔子思想中的地位,就可以发现仁与礼是统一的整体,它们共同地规定了人之为人的本质,即仁的内容和礼的形式的统一。而从礼的本质看,仁与礼在不同程度上又代表了礼的两个层面,即礼之文和礼之质。在孔子那里,礼通常指礼文,而仁则是礼之本或礼之质。他追求礼的文质统一,就是为了在把握礼的本质中再现人的本质。一、礼之文的层次孔子作为周礼的向往者,他首先是一个注重礼的形式即“礼之文”的人。他对礼文的重视,为同时代人所侧目。春秋时,“讥礼文烦碎者盖始于晏婴,其沮齐景公封孔子,以为孔子

4、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咩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1]对礼文的过分重视,甚至成了他仕途受阻的主要原由。在《论语》乡党篇中,孔子的举手投足,对礼的遵循跃然纸上。他的种种中规守矩的行为,既符合礼制的要求,也是特定礼意的显现。如:标准文案实用文档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缩缩如有循。君命召,不俟驾行矣。乡人饮酒,杖者出

5、,斯出矣。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寝不尸,居不容。席不正,不坐。以上行为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官员身份所特有的举止,一类是平时居家时的举止。为了生动形象,记述中使用了许多后世极为少见的形容词,但礼仪举止细致入微部分又远非文字所能传神。其中有些举止仪容经历了古今流变,如“揖”、“趋”等,需要稍作疏解。其他一些具体举止,诸如走路时循着一条直线;乡宴结束时,要等老年人先行;国君召唤,不等车辆驾好立即先步行;路遇穿孝服者或双目失明者,即使再熟悉、再随和,也要改变神态;睡觉时不直躺着

6、;不在门的中间站立,进出时不踩门槛等等。这种种行为范式,正展现了孔子对礼的践履。对礼的仪节的遵守,是孔子慎待“礼之文”的第一个层次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礼之文”作为节文度数之详,遵从它,至少使人们从形式的层面上,遵从了礼的要求,而这也守礼的基本要求。“《檀弓》以直情径行为夷狄之道,是则丧虽主哀,祭虽主敬,苟无礼物威仪以将之,哀敬之情亦无所显示矣。夫七介以相见,不然则已悫。三辞三让而至,不然则已蹙。礼有摈诏,乐有相步,皆为温藉重礼也。礼之失则或专重仪文而忘其本意。”[2]一定的礼物、威仪,正是崇礼、重礼的

7、表现,没有一定的形式,人们的哀敬之情就无法为他者所知晓。标准文案实用文档在具体的仪节意义上,孔子作为“圣之时者也”,他对周礼并不是一味采取顽固保守的态度,相反,他对于周礼某些形式方面的变革还是赞成的。如: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论语·子罕》)“麻冕”是一种礼帽。按照传统礼制的规定,这种帽子当用麻布料织成。孔子时代的人却用丝料,这样较为节俭,孔子认为可以接受这做作法。“拜下”,指臣子给君主行礼的方法,先在堂下磕头,然后升堂再磕头。可是流行的作

8、法是人们免去了堂下的磕头,直接升堂磕头。孔子认为这是不能接受的,即使违反时兴的作法,他也要按老规矩办。可见,孔子对周礼损益的认可是有一定标准的。这就是在不违反尊尊等级原则的前提下,对礼作些修改未尝不可,但若违反了礼的核心精神,就坚决不予认同。在礼中,除了“揖让周旋”的礼容、动作层面的内容外,孔子尤为注重的是作为制度规则层面的“礼之文”。杜佑《通典》卷七十四《宾礼》序称,自古至周天下封建,故盛朝聘之礼,重宾主之仪,天子诸侯卿大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