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能源消费统计和利用状况分析报告规章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文档************有限公司能源消耗统计能源利用分析制度文件编号:****-En-S-2017A/O文件版次:1.0副本编号:标准文案实用文档批准执行标准文案实用文档能源消耗统计管理程序4第一章总则4第二章能源统计报表的管理4第三章能源统计资料的提供、积累和保管5第四章能源统计数字差错的订正5第五章能源统计工作的交接5第六章文字说明与分析报告6能源利用分析制度7第一章总则7第二章职责范围7能源统计岗位责任制9能源计量岗位责任制10节能岗位责任制11标准文案实用文档能源消耗统计管理程序第一章总则1.为了有效地、科学地组织能源统计工作,保证能源统计资料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2、发挥能源统计工作在节能减排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制度。2.能源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企业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3.生产部负责组织协调全公司统能源计工作。4.根据公司需要以及统计业务的繁简程度,配备专职或兼职能源统计员.能源统计人员应保持相对的稳定。第二章能源统计报表的管理1.凡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和企业主管部门颁发的一切能源报表,由技术科人员负责编制报送。2.车间统计员及时对能源进行月度、季度、(半)年度消耗情况的统计工作,做到统计资料的时效性和有效性。3.每月进行一次能源统计分析,对能源消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
3、资料。4.每年建立健全各项能源统计资料、台帐,并及时归档管理。标准文案实用文档1.各有关部门按月及时向车间统计员上报能源消耗情况,为确保能源统计报表数字的正确可靠,各有关部门领导应对上报报表进行认真审查,签字后报车间统计员。2.根据《统计法》要求,在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各种报告统计数据准确完整,经公司主管领导签字并加盖公司章后及时上报。第三章能源统计资料的提供、积累和保管1.各有关部门向外提供能源统计资料,公布能源统计数字,一律以本公司的统计人员所掌握的能源统计资料为准。2.公司各项主要能源统计资料,由车间统计员能源统计员掌管。3.各有关部门应将本单位的能源统计资料,采用台
4、帐形式,按月、季、年进行整理分类,以便使用。4.各有关部门编制的能源统计台帐和加工整理后的统计资料,必须妥善保管,不得损坏和遗失.对已经过时的统计资料,如认为确无保管价值,应呈请本单位主管领导核准,方可销毁。第四章能源统计数字差错的订正1.能源统计资料发出后,如发现错误,必须立即订正.受表单位发现数字错误后,应立即通知填报单位订正,填报单位不得推诿拖延,表单修改后要及时传送至报送单位。第五章能源统计工作的交接1.标准文案实用文档统计人员调动工作时必须认真办妥交接手续,在未办妥以前,原任统计人员不得擅离工作岗位,更不得因工作调动而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进行。1.统计人员调离工作时,必
5、须做好下列工作:(1).将经办工作的情况全面地向接替人员交待清楚;(2).培训接替人员的业务,使其能独立工作;(3).所有统计资料(包括原始凭证、统计手册、台帐、报表、文件、历史资料等)与统计用具(如计算机、等),应一一造出清单移交。第六章文字说明与分析报告1.文字说明与分析报告是统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份,编制统计报表要做到:月报有文字说明,季报、年报有分析报告。2.文字说明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形式,必须根据统计报表中各项主要指标反映问题,说明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其后果。3.分析报告应以报表为基础,以检查计划为重心,测定计划完成程度,分析计划完成与未完成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标准文案实
6、用文档能源利用分析制度第一章总则1、为规范我公司能源利用秩序,建立科学规范的分析制度,并通过对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建立科学的能源利用制度,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我公司能源利用现状,特制定本制度。2、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分析的目的是指企业通过定期对主要用能设备、工艺系统以及全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并采用必要的测试和能源消费统计分析相结合。通过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可确定用能水平,查找节能潜力,明确节能方向,为改进能源管理,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标准文案实用文档3、本制度是****************有限公司能源利用分析工作的基本依据,适用于
7、公司内部各个部门。第二章职责范围1、我公司能源利用分析范围包括电、天然气、蒸汽、水及其他可以利用的能源。2、能源利用分析要通过对各原始数据、统计数据的分析,确定能源利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生产和能源利用搞好服务。3、能源利用情况每季度由技术部组织进行一次分析,并根据分析情况出具分析报告,为生产中合理使用能源提供决策依据。4、能源利用情况分析要本着“实事求是、科学务实”的原则,严禁弄虚作假,安全环保技术部对各单位上报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弄虚作假现象,要视情节轻重,给予200-500元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