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一中2013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河南省南阳一中2013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ID:40039429

大小:1.17 MB

页数:8页

时间:2019-07-18

河南省南阳一中2013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1页
河南省南阳一中2013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2页
河南省南阳一中2013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3页
河南省南阳一中2013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4页
河南省南阳一中2013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南阳一中2013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河南省南阳一中2013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1.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割占了大量的领土,下列四幅地图中,显示地区是在《南京条约》签订后被割占的是(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似之处有①侵略者都由海上登陆进犯津京②战争期间清帝都曾出逃③侵略者都曾遭到中国农民武装抵抗④战后都签订了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3.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

2、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 )A.宣扬人人平等思想B.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C.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D.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大同思想结合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B.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重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5、西方报刊发表评论说:“日本是披着文明

3、的皮面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此评论是针对()A.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占领大连时对当地居民实行的大屠杀B.日本控制朝鲜后,对朝鲜人民的反抗实行的大屠杀C.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占领旅顺时对当地居民实行的大屠杀D.日本割占台湾后,对台湾人民的反抗实行的大屠杀6、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有(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税率的权利了 ③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 ④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

4、在中国北京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B.主要由民族矛盾引起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8、“今日幸颐和,明日幸北海,何日再幸古长安?……五十割交趾,六十割台湾,七十更割辽东地……”这是革命家章炳麟先生讽刺慈禧太后的脍炙人口的名联,上阕三个“幸”字,下阕三个“割”字,其中“幸古长安”和“割台湾”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中法战争与《天津条约》B.八国联军侵华与《

5、辛丑条约》C.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D.八国联军侵华与《马关条约》9、胡绳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成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列强的这种政策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0、下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其政治寓意是(  )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近代

6、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C.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D.近代中国呈现国富民穷的格局11、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的观念是(  )A.“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B.“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C.“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12、温家宝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曾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主性”的贡献

7、有①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制度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④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②③13、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 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④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需求相结合 A.①②        B.①③ 

8、       C.②④        D.①④14、有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结合,把中国变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