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036101
大小:76.5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18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试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 1.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开展有计划经济建设的条件不包括( ) A.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B.新中国成立后迅速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C.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D.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2.下列经济建设成就不属于“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是( ) A.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 B.武汉钢铁公司 C.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D.沈阳机床厂 3.右图发生的时期是( ) A.1949~1952年 B.1953~1956年 C.1958~1960年 D.1
2、978年以后 4.造成下列图中C点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5.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中后期,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严重的“左”倾错误说明( ) A.中国共产党没有领导中国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B.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找到切合中国实际的经济建设道路 C.社会主义制度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D.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的阶级斗争形势估计不足 6.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 ) A.对外开放 B.经济体制改
3、革 C.经济建设 D.阶级斗争 7.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现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楹联应创作于( ) A.1949年以前 B.1956年10月 C.1966~1978年间 D.1978年以后 8.1979年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18户农民为响应政府“生产自救”号召而签订秘密协议。与之相关的信息有( ) ①安徽等省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②当地政府实行“放宽政策”③党和政府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④协议使农民获得空前大丰
4、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强调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D.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10.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自1954年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了历史文物。这说明( ) ①我国已经全面迈向小康社会 ②政府开始改变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 ③我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④我国的棉布生产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A.①② B.
5、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大陆率先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省份是( ) ①江苏省 ②浙江省 ③福建省 ④广东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促使经济特区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 ①特区优越的地理位置 ②国家给予特区的特殊政策 ③特区拥有行政自主权 ④特区采取的先进的管理模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深圳、珠海等地是我国的第一批经济特区,当时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 A.突破了计划经济的限制 B.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C.对外关系可以
6、独立自主 D.具有特别的行政权力 14.下列关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学习先进管理经验的场所 B.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C.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 D.以加工出口产品为主 15.我国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目的是( ) ①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②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文化中心之一 ③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④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事情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
7、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11月) 材料二年份工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国家财政总收入(亿元)比上年19662534+17.3%558.7+24.4%19672104.5近-10%419.4-25%19682015.3-4.2%361.3-13.9% 材料三“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来,所以,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得太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
8、快、不稳、不协调,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 材料四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