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学常见知识探源

我国医学常见知识探源

ID:40035099

大小:40.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7-18

我国医学常见知识探源_第1页
我国医学常见知识探源_第2页
我国医学常见知识探源_第3页
我国医学常见知识探源_第4页
我国医学常见知识探源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医学常见知识探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医学常见知识探源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之一,己有数千年的历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显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渊源和发展轨迹。作为“药都”南阳,普及医学知识,繁荣中医事业,理应加深对医学常见知识的探源和理解。“中药”一词源于西医的传入我国医药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在现存的传统医药典籍中却没有“中药”一词,而只有“本草”或“药”。“中药”一词的出现这要从西医的传入说起。从明末清初开始,西方近代医学逐渐传入我。尤其是鸦片战争后,西药开始流入我国。传统医药和西药都是取材于自然界的天然物质。不同的是,传统医药在制法上落后于西药,基本上停留在生药阶段,因而在某些方面逊色于西药

2、。为了振兴祖国医药,许多有志之士漂洋过海,叩问西医药的殿堂。与此同时,我国也开始了西药教育。辛亥革命后,西药学教育在我国逐渐推广。12到20世纪20年代,一些大城市已形成中西药鼎立和并存的局面。人们为了同西医、西药相区别,便将我国传统医药分别称之为中医或汉医、中药或汉药。正是由于西药的传入,才出现了与之相应的“中药”一词。古代医生望、闻、问、切四诊法中医大夫给人看病的时候常常通过望、闻、问、切这四种方式来诊断疾病,这是因为望、闻、问、切这四种方式是中医传统的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又称为“四诊”法。医生用这种手段来收集疾病显现在各个方面的症状体征,通过归纳分析,就可以了解发病的

3、原因、病变的部位、疾病的性质及它们内在的联系,从而为确定治疗原则和采取治疗措施提供依据。迄今为止,“四诊”法至少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了,而最早全面运用该法来诊断疾病的医生是谁呢?是扁鹊。扁鹊在他的行医生涯中,把古代劳动人民长期同疾病斗争的许多经验加以总结,从而归纳出“四诊”法。《史记·扁鹊传》记载,扁鹊诊断齐桓侯的病,运用的就是“四诊”法中的“望”诊法。初时,齐桓侯疾在腠理,继而逐渐移入血脉,再进入肠胃,最后深入骨髓,病入膏盲。扁鹊的“望”诊是符合“由表入里、由浅入深、不断发展”的科学病理的。12虽然“四诊”法是扁鹊首创,但以后历代从医者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容。《素问·脉

4、要精微论》说:“诊法何如?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由此可见,“四诊”法就是对人体进行全面诊察,借以判断人的健康状况的方法。 六十一难》将“四诊”法概括为:“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望”就是看病人的面色舌苔,也就是运用视觉,对病人的全身和局部的情况及其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疾病的状况。其中,重点是观察人的神、色、形,综合舌相的异常变化。这是因为,中医认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体和外在表现,因此神的盛衰是机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闻”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听

5、声音是指诊察病人的声音、语音、呼吸、咳嗽、呕吐、太息、肠鸣等各种声响;嗅气味是指嗅病人体内发出的各种气味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的气味。 “问”就是问病情,它在“四诊”法中占有重要地位。很多在诊断上极为重要的线索,诸如发病时间、致病原因、既往病史和主要症状等各种情况,都必须通过对病人的询问才能知道。 12“切”就是把脉,也就是医生用手指对病人体表进行触、摸、按、压,从而获得重要信息的一种方法,分为脉诊和按诊两种。中医医理认为,经脉是人体气血活动的通道,而气血的流通与机体健康状况有关。我国古代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邪正、盛衰、消长相互转化的过程。“四诊”法要求医生仔细观

6、察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征象,然后加以分析、归纳,明确诊断,之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后来,“四诊”法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 “四诊”法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系统观和运动观的基础上的,是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的具体运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普遍联系性是“四诊”法原理的理论基础。“四诊”法符合科学道理,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的特点。运用此法,在感官所及的范围内,医生可以直接获取病人的信息,并进行分析、综合,及时作出准确的诊断。正因为如此,“四诊”法成了我国古代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行医缘何被称为“悬壶”12病人送给医生的锦旗上常常写着“悬壶济世”几个大字,以

7、赞扬医生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其中的“悬壶”就是行医的代名词。“悬壶”一词源于《后汉书·方术列传下·费长房》一书,该书记载了下面的故事。东汉时,有一个名叫费长房的人,汝南(今河南上蔡附近)人士,曾经是管理市场的小官吏。有一天,他在酒楼喝酒解闷,偶见街上有一卖药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卖了一阵,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就悄悄钻入了葫芦之中。这一神奇的景象把费长房震住了。他断定这位老翁绝非等闲之辈,于是便带着酒肉等礼物,恭恭敬敬地去拜见老翁。明白了他的来意后,老翁领他一同钻入葫芦中。他睁眼一看,只见里面雕梁画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