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与麦当劳的综合比较

星巴克与麦当劳的综合比较

ID:39940022

大小: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7-15

星巴克与麦当劳的综合比较_第1页
星巴克与麦当劳的综合比较_第2页
星巴克与麦当劳的综合比较_第3页
星巴克与麦当劳的综合比较_第4页
资源描述:

《星巴克与麦当劳的综合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星巴克与麦当劳的综合比较星巴克本来与麦当劳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竞争对手,这是两个巨人之间的展示,我们作为一个新兴市场中的学习者,只能用学习的这样一个好的职业心态看待这一切,感悟之间,我们经营者会有得有失,因为,历史虽然不相同,但是经验对每一个市场者都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善于学习,才能成功。在商业运作上,我们还是要洋为中用,不妨再让我们再来比较一下:两者都可以称之为是美国的文化的代表麦当劳以美式的快餐文化著称之世,目前在世界12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30000家店,全球营业额约406.3亿美元,1990年10月8日,中国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开业,至今已在中国深深扎根,在国内,几乎没有一个

2、孩子不想去麦当劳的,即使没有,作父母哄孩子也是说要带孩子去麦当劳的。星巴克以小资“我不在星巴克,就是在去星巴克的路上”,它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办公室和家庭之外的第三空间,美国有一项评选,20世纪最后25年影响美国人文化和生活的最重要的25样东西,星巴克名列其中。给我们的思考的是这两者能称之为文化吗?显然不能,但是它们都是作为美国向全球市场输出的美国文化,麦当劳创造的提出一种“方便、服务、质量”的饮食方式(其实就是环境),星巴克更是创造出了一种特定群体的消费方式,以一种休闲、小资情调的个性文化,喝咖啡在美国很平常,但星巴克从这一份平常中提出一种“精致生活,研磨咖啡”的回归自然体验。卖咖啡

3、门槛很低,但是要把咖啡变成人们的生活方式,门槛却很高。从麦当劳与星巴克中,我发现美国公司是很注重企业的文化建设的,美国生活方式而且这个文化几乎被它们发挥得极致。值得提示的是:学习不等于模仿。美国文化不一定适合于中国,这对于一些喜欢采用“拿来主义”的企业来说一定要三思,在这方面,可以说中国的特许经营行业大多都是以麦当劳为蓝本,复制一个成功的加盟店在全国遍地开花,可惜的是成功的并不多,特许经营行业至今还是处于初级阶段,这其中的原因是要让我们深思的。从市场环境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美国等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的固有儒家文化受到了很大的质疑,不少精英开始以“洋血统”自居,以前国家对引进外资

4、是大力支持,现在我们不得不要想一想,引进外资我们能得到多少,还会失去多少?文化是企业的内涵,是公司的精神象征,可以想一想,国内的很多企业是怎么做的,往往是把有限的资源拆分于拆分,注重于局部市场,而忽略了全部市场,只重视营销,而不管管理,也就是说我们只处于战术阶段,而文化是属于战略的范畴。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很多人都知道,那么,成功者是怎么做到的呢?在麦当劳的工作手册里规定:牛肉食品要经过40多项明确的品质检验程序;食品制作后超过一定的时间期限后即丢弃不卖,如汉堡包的规定时限是10分钟、炸薯条的时限是7分钟;他们还规定出肉饼制作必须由83%的肩肉与17%的上选五花肉混制等等。星

5、巴克这这样做的:比如,为了保证口感,他们把咖啡的制造过程精确到秒,多一秒少一秒都不行,LaMarzoccoespresso(蒸汽加压煮出的浓缩咖啡)应该是在18秒到23秒,如果17秒或者超过23秒完成了制作,就要被倒掉。再比如搅拌棒的问题。不少咖啡搅拌棒是塑料制品,在高温下会散发一些树脂,从而影响口味和健康,所以星巴克的研究人员用了18个月时间,对这个小小的搅拌棒进行了研究和改进。星巴克在每个店面都配备了最好的净水设备,这些都花费不菲。他们在门店的咖啡豆,如果7天内没有用光,就必须倒掉。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的企业做到了吗?有的企业老板与我交流说,这个我们企业也可以做到,可是这样做业

6、绩好像并不是很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忽视了一个原因,我们的员工,在对于一个新进员工的培训上岗过程中,我们的公司最短的可在几个小时,这个新进员工就开始独挡一面了,我们的企业解释是,在磨砺中成长,可是,在西方公司,是要花三到六个月的时间,员工才能算是上岗,如果说没有对企业经营理念的理解和认同,你还能指望员工会注重细节,一字不苟的完成即定的流程吗?显然不能。学习细节是一种态度,但是除了细节之外,我们还要学习很多东西。开店模式麦当劳目前在中国以50%合资、合同合资和外资独资三种经营方式为主。麦当劳公司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房地产营运收入、从加盟店收取的服务费和直营店的盈余三部分。资料表明,麦

7、当劳收入的1/3来自直营店,其余来自加盟店,其中,房地产收入占这部分收入的90%。星巴克最初进入中国,和不同合作伙伴或组成了合资公司或授权特许经营,在3个不同区域发展星巴克店面。和许多跨国公司一样,星巴克从2005年开始在华的独资计划。相比较两者都是健康公司文化产业,都是细分产业的佼佼者。虽然同处服务行业,但是麦当劳和星巴克都不把自己定位在“卖汉堡”和“卖咖啡”,他们成功输出的都是经营模式,公司最初成功的是产品,获得收益的是品牌,开店的速度和节奏才能保持稳定,而耐以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