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堂两个“意外”的思考

对课堂两个“意外”的思考

ID:39936048

大小:3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7-15

对课堂两个“意外”的思考_第1页
对课堂两个“意外”的思考_第2页
对课堂两个“意外”的思考_第3页
对课堂两个“意外”的思考_第4页
对课堂两个“意外”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课堂两个“意外”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年度湘潭县教育教学教研论文评选论文标题:对课堂两个“意外”的思考学段:初中学科:数学作者:张攀任教学校:湘潭县云龙实验中学联系电话:13975215189对课堂两个“意外”的思考听了组内两节公开课“同底数幂的乘法”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执教教师课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课件制作精美,教学环节流畅,学生发言积极,课堂练习正确率高,应该说,这是生动有效的两节课。但课堂的两个“意外”引起了笔者的关注与思考。一、课堂实录案例1一位教师执教“同底数幂的乘法”,在情境创设时设计了练习:计算102×104。(刚通过投影仪展示出题目,生1

2、立刻举起了手。)生1:结果为l06师:为什么呢?生1:因为a的m次方乘以a的n次方等于a的m+n次方。师(脸沉了下来):你说的什么英语呀,我听不懂?生1:课前我预习了,书上说的,就是“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师(不高兴地):就你聪明,坐下。师(转向其他学生):大家看看应该怎么计算102×104?案例2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的课堂上,教师在讲解了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对方程进行变形后,让学生观察以下两个变形(如图l~2)。2x=5x-212x-5x=-214x-15=94x=9+15图l图2师:观察以上变形,说说你的发现。

3、(学生纷纷举起了手。)生1:我发现-15的相反数是+15,移到了9的后面。(教师未作评价,让生1坐下,让另一名学生回答。)生2:我发现5x从右边移到左边,变成了-5x。(教师未作评价,让生2坐下,找另一名学生回答。)生3:移项的数移到了另一边,变成了它的相反数。(教师又找了一名学生回答)。生4:一项从左边移到右边,“+(加)变-(减)”或者“-(减)变+(加)”。这时,还有学生在举手,教师着急了,说:“不就是移项要变号吗?怎么想不到呢?”(学生茫然……)二、案例分析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因此,课前教师的预设是教学的基本

4、要求。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问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着不同生活经历、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的个体,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差异,课堂才是充满变化、丰富多彩的,因此,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过度预设”是在公开课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过分”的备课行为,教师经常担心如果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可能学不会、学不深,因而总是不自觉地沿袭“精心设计、滴水不漏”的教学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1、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管教不管学在案例1中,教师是对学生直接说出本节课将要探索的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

5、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m·an=am+n”感到“意外”而不满的,因为这样一来,教师后面预设好的探索活动似乎就没有必要再进行了。对于这样的“意外”,该教师采取了“装傻”(你说的什么英语呀,我听不懂)和生硬(就你聪明,坐下)的处理方式,使学生失去了探索的兴趣,挫伤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2、忽视“意外”的价值,过分追求与预设的一致在案例2中,教材中的注意点是“移项要变号”。教师最希望的,是学生通过讨论能得到教材中的结论,但学生的回答是“移项的数移到了另一边,变成了它的相反数”和“‘+(加)变-(减)’或者‘-(减)变+(加)

6、”’,就是不说“变号”。这种“意外”反映了教师备课前只关注文本形态的教材,不了解学生和学生眼中的教材,受公开课潜规则的影响,不敢把课堂放手给学生的心态。这里,教师为了展示自己的教学理念或教学水平,给课堂加载了过多的内容,或者因担心在课堂上出现“意外”,而在某些特定细节上预设过于精细,希望借助学生特定的发言(最好是说出“移项要变号”)来推进教学的进程。因此,预设本无错,但预设过多、生成不够却是值得商榷的。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把握这个“度”,使预设与生成达到和谐统一,是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三、解决“过度预设”的策略1、尝试弹性预设,拓

7、展自主空间教学有预设的一面,也有生成的一面。如果没有预设时的全面考虑和周密设计,就不会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和动态生成;没有预设时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就没有课堂上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因此,在进行预设时,应确定教学目标以及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某些关键环节,而不应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将教学固定在某个具体结论上,对详细细节作过度的预设。同时,教师在进行预设时,还要注意留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在形式上不要过于琐碎,在结构上不要过于封闭和程序化,而应体现出内容上的概括性、形式上的模糊性和结构上的不确定性,以便能够适应新情境、容纳新内容、确立新策

8、略,为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互生新知留有余地。这样的预设能在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张力,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保持一种宽阔的思路和开放的观念,更容易纳入新的内容,适应新的情境,适时地改变原有设计,实现课堂教学的动态化。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