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925711
大小:8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15
《富士山樱花与日本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富士山樱花与日本文化袁文很自豪也很幸运,单位能够组织全体员工到日本进行为期5天的考察。是的,我们去的是日本。提起日本,我想到了樱花,想到了富士山。我喜欢樱花的柔美与宁静,喜欢富士山的圣洁和美丽,但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我感情复杂,对于扶桑文化,我也失去了赞赏的心情。然而,一个国土面积只有37万平方公里,人口却有1.3亿的岛国,在经历了二战战败的惨痛损失以后,为何能迅速崛起,成为至今为止仅此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和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文化,真的就那么不值一提吗?带着这些疑问,我踏上了日本
2、这块土地。5天的行程很丰富,我们去了大阪、京都、箱根与东京。一律是整洁的街道、商铺与公园,到处打扫得干干净净的,透着怡人的清爽。箱根太过乡郊,大阪东京太过现代,最喜欢的还是京都。这个日本唯一的千年古都,处处透着文化底蕴的优雅。临街的建筑古今融合,传统与现代和谐地映衬在一起。我们游览了大阪城公园,登上了富士山,体验了日式温泉,参观了丰田汽车展示中心,游玩了迪斯尼,领略了国际大都市的繁华,但对于富士山和樱花,我记忆犹新。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论国籍,不论肤色,任何人如能身处东瀛本土,看到富士山的英姿,
3、都不失为一件愉悦的事!富士山,被日本人尊为“圣岳”,是大和民族的精神图腾和象征。漂亮的锥形顶端,缠绕着一圈薄纱般的白带,远望,就像一位披纱的羞涩少女,隐约可见,但又朦胧模糊,难以看清她的真面目,别有一番景色。 车子沿着盘山公路,上到三千七百多米的五合目。气候骤冷,山路旁的草尖上,还含着未化的残雪。近观富士山,又是另一番风貌。在习习的寒风中走下温暖的车厢,映入眼帘的是石头砌成的山神庙和一排木头房子。有旅店、酒店、超市,木屋装饰的很具当地特色。很难想象在这么高的大山上,木屋的建筑那么美观。观光台附近有
4、一株参天古松,树冠撑起了一片云天,更增添了几分富士山的神圣。如果说富士山给人是壮丽的气魄,那么樱花则给人一种柔美的感受。樱花是日本的骄傲,来日本前很想看看樱花盛开的景象。我问导游,现在还能不能看到樱花盛开,导游很惋惜地说:“很遗憾,你们错过樱花季节了!”这次日本游,在大阪城公园,在高台寺,在高速公路途中,我看到了樱花,但大多几棵樱花树在路旁孤零零的,大多已经凋谢。有趣的是,在高台寺,在聊天中我们知道带领我们看茶道的日本僧侣前一段时间也来过武汉,看过武大的樱花,称赞武大樱花的美丽。这何尝不是一种缘分,
5、是中日文化的交流拉进了我们的距离。即使已经不是樱花繁盛的季节,但能看到点点樱花,还是觉得是那样美。记得开车上富士山时,忽然看到,山路的两旁,有零星点点的白色和粉色,一堆堆,一层层,好像云海似地,是樱花,虽然不多,但神圣的富士山在樱花的点缀下更加的美丽。富士山与樱花,一个刚毅一个柔美,两者相互交融,倒也切合道家思想中的阴阳相生的理论。我问导游:“日本人为什么喜欢樱花?”导游笑着说:“一瞬间满树皆花,一瞬间又尽数坠落,花期不过一周,还在完美时刻就凋零无余,怎能不让人感动呢。”是的,樱花生命十分短暂,来也
6、匆匆,去也匆匆。正如人的生命很短暂,要让短暂的人生像樱花一样烂漫多姿,这种精神是大多数日本人所认同的。于是,大和民族就把樱花的品性融入自己的民族文化之中。日本文化,柔可如樱花,暴烈起来则像喷发的富士山。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民族是一个生硬死板的民族。在迪斯尼看见当地游客,为了看晚上8点半的烟火表演,会像幼儿园儿童似的早早的在下午坐在那里占位置,哪儿也不去。然而这个民族死板起来起来,也会不计后果地轰炸珍珠港。当日本人终于明白,老是向别人挥舞拳头不能解决现实问题,他们就选择了向外输出文化。日本输出文化的方
7、式很特别,也很简单,他们到世界各地种樱花,在武汉,樱花都成为装扮春天的美景。我看到了日本文化的不平凡之处,他们在战败后,勇敢地向敌国拿出鲜花,那既是一种独特的修为,也是一种难得的勇气。谈到日本文化,我又想到了祖国的文化。因为他们国小,资源少,所以他们善于学习。先是学习中国,然后又是学习西方。在京都见到中国唐宋时期的建筑,仿若是到了中国古城西安。在日本随处可见中国汉字。日本继承了中国文化里他们认为美的一些东西,比如茶道,以及唐朝的一些礼仪。历史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可是行走在日本的时候,历史似乎又在向你靠
8、近。这是日本对古文化的传承保护良好的结果。5天的日本游,欣赏了日本美丽的风景,也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日本的文化,对于日本,我并不像当初那么反感,带给我更多的是钦佩,当然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学习。日本的文化,的确有它优秀的地方,在很多方面已经走到中国的前面。想当年,日本人学习中国文化,发展了起来;而今天,当我们面对值得学习的日本文化的时候,我们可不可以放下老师的架子,做一次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