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第5课 书 愤 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第5课 书 愤 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ID:39897213

大小:31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7-14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第5课 书 愤 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第5课 书 愤 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第5课 书 愤 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第5课 书 愤 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第5课 书 愤 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第5课 书 愤 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5课 书 愤  学习目标 1.了解陆游及其创作这首诗的背景。2.体会诗人岁月蹉跎、壮志未酬而又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情感。3.体会陆诗“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的特点。【诗海拾贝】临安春雨初霁 陆 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赏析 如今的世态人情薄如绸纱,可是谁让我骑着马来客居京华呢?住在小客楼上,一夜里听到春雨的声音,明天一早,深幽的小巷中便会有人卖杏花了。短小的纸张,我斜着运笔无聊地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看着沏茶时水面呈现的白色小泡沫,游戏般分辨茶的等级。作为一介素衣,不要因为风尘

2、仆仆而感叹,一到清明,我就可以回到家中了。诗中主要反映他旅居京城的孤独心情,诗风清淡、婉丽。【文本卡片】一、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是我国诗人当中创作数量最多的一个,存诗9300多首。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

3、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二、背景简介赏析这首诗一定要了解诗人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并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这首诗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当时诗人62岁。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因而悲愤异常,这首诗是他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再现。【基础荟萃】1.给加点字注音。①大散关(  )     ②伯仲(  )③衰鬓(  )④塞上(  ) 2.辨形组词。①②③④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①中原北望气如山: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千载谁堪伯仲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1)__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2)塞

5、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4)小楼一夜听春雨,________________。【要点突破】一、整体把握1.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解释这首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细部探微2.关于“中原北望气如

7、山”中的“气”的理解,有两种观点:其一,“气如山”即“积愤如山之重”。“气”即悲愤;其二,“气”为“豪壮之气”。你赞同哪个观点,并说明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