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6.2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材第60、第61页)1.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发展符号意识。2.学生学会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使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及数学的应用意识得到一定提升。3.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等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难点: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课件。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律,知道了运用加法的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那么乘法有没有运算律呢?今天我们
2、就一起来研究看看。1.教学例3。师:请同学们先看图,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例3题)生:我知道了同学们分成3组在踢毽子,每组有5人。师:一共有多少人踢毽子呢?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试一试。生:5×3=15(人)或3×5=15(人)。师:你发现了什么?生1: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生2:乘法和加法一样应该具有乘法交换律。师:对,你们说得很正确,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乘数,乘法的这个规律可以写成a×b=b×a,这就是乘法的交换律。2.教学例4。师:请同学们看下面的问题,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吗?试一试。(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4题)学
3、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可以先算出一个年级参加的人数,(23×5)×6=690(人)。·可以先算出全校有多少个班,23×(5×6)=690(人)。师:也就是说(23×5)×6=23×(5×6),你能再写几个这样的等式吗?试试看,并跟小组的同学交流。学生尝试写等式并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仔细观察每组中的等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生1:每组两个算式中的三个乘数相同。生2: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师: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乘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a×b)×c=a×(b×c),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4、。【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具体的生活实例的解答中,得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规律,由于有前面加法运算律的探究过程做铺垫,学生较容易总结出规律,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1.理解运算律的教育价值是进行运算律教学的前提,明确了教育的价值,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使教学目标得到全面而具体的落实。学习运算律可以帮助我们优化算法,培养思维灵活性。在数学学习的意义上,运算律教学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应用上,它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即运算律是学生灵活处理
5、运算程序、使运算过程简单但又不会改变运算结果的重要依据。“简便计算”是立足于“运算律”基础上的算法简单化的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运算和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运算方法,以提高运算的速度。所以本节课我选择练习一组习题来导课,使学生通过计算很快的了解到运算律可以使我们的运算更简便。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再次经历通过多种方式验证运算律的过程,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2.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比赛、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设计一些习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课堂教学上也能够看出学生的参与性很高。让学生积极参与,
6、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A类计算下面各题并用乘法的交换律进行验算。78×46= 65×39= 27×94=(考查知识点:乘法交换律;能力要求:运用乘法交换律解决问题)B类八五小学每间教室有24张课桌,每层教学楼有5个教室,那么4层的教学楼内一共有多少张课桌?(考查知识点:乘法结合律;能力要求: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 78×46=3588 65×39=2535 27×94=253878×464683123588 验算 46
7、×783683223588 65×395851952535 验算 39×651952342535 27×941082432538 验算 94×276581882538B类:解答: 24×5×4 或 24×(5×4)=120×4=24×20=480(张)=480(张)答:4层的教学楼内一共有480张课桌。教材习题教材第61页“试一试” 16×15×2 25×(37×4)=16×(15×2) 乘法结合律=(25×4)×37 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480=3700教材第61页“练一练”45 14 9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