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名句名篇”复习专题攻略

高考“名句名篇”复习专题攻略

ID:39856722

大小:25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13

高考“名句名篇”复习专题攻略_第1页
高考“名句名篇”复习专题攻略_第2页
高考“名句名篇”复习专题攻略_第3页
高考“名句名篇”复习专题攻略_第4页
高考“名句名篇”复习专题攻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名句名篇”复习专题攻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名句名篇”复习专题攻略“名句名篇”是我国优秀文学作品的精华。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句名篇”是《语文教学大纲》所说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的需要,也是涵养学生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学底蕴、提升其审美情趣的必由之路。在高考试题中,从1993年开始了对“名句名篇”的考查,其形式通常是给出一个名句,要求写出其上句或下句,这种考查形式一直延续到1998年,共六年。1999—2001年作为轮空内容停考三年,2002年恢复后一直延续至今。  一、考查内容  所谓“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

2、;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纵观2005—2006两年的高考试题,所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抒发爱国情怀、崇高理想的句子,描写优美意境的句子,反映传统美德的句子,诗文中的中心句以及较有文采的句子。考查途径基本上是默写。  二、命题特点  根据近两年高考试卷关于“名句名篇”考查,其命题大致有如下特点:  1、试题的数量增多,分值增大。大多试卷该题的分值都增加到了6分,2006年

3、福建卷已将分值增加到了8分。  2、“名句名篇”和作者结合考查。如2005年湖北卷将作者李清照与其名句结合起来考查。  3、“名句名篇”考查与课文理解相结合。如2006年北京卷就是要求根据给出的问题,用课文原文回答,能否得分完全依赖于考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4、课内考查和课外考查相结合,但主要还是以课内名篇为主。  三、命题形式  “名句名篇”的考查全以主观默写题形式出现,大多采用“三选二”或“二选一”的形式,难度不是太大,不过这类题评卷要求高,错写、多写、漏写一字均不得分。-6-  1、填充补足型  给出名篇的题目(有时包括

4、作者),让考生写出全段(或全篇),或给出文中的首句、尾句、过渡句,要求考生据此把原段(或原文)补充完整。如2006年(广东卷)  补写出下列名篇空缺的部分,并写出相关的作家的诗文篇名。  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答案: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理解默写型  根据题干提供的对所考查“名句名篇”的分析或提示,要求写出诗文内容。这种题型较之填充补足型,增加了对“名句名篇”内涵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

5、而且更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吸收。要答好这类题,就必须根据题干的提示或要求的具体情况来填写句子。如2006年(北京卷)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任选三题)  ①《劝学》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日累,持之以恒,因而譬喻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②曹操《短歌行》抒发了广招贤才,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诗的最后四句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③《阿房宫赋》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揭示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④《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抒写离情别绪的名作,词中写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

6、节!?。”  答案:①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②山不厌高、水不厌深;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情景预设型-6-  所谓情景预设型,是指命题者为考生创设一定的情景,让考生通过对情景的揣摩、品味,推断出所填写的答案。这就要求考生在识记理解的基础上,把“名句名篇”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答题时要注意看命题者所设计的“情景”究竟怎样,据此调动记忆仓库中的积累来填写句子。如2006年(天津卷)  请在横线上补写所引词作的句子。(4分)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同样是菊花,在

7、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看来“,,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而在革命领袖毛泽东笔下则是“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采桑子•重阳》)。  答案: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4、综合考查型  “名句名篇”默写和文学常识、文言词语解释相结合来考查。如:2005年(湖北卷)  补写出下列一段话中空缺的部分。(4分)  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送我至剡溪”;王维《》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  

8、答案:湖月照我影山居秋瞑李清照波心荡,冷月无声  5、创新开放型  这类题型要求默写的句子也不限于课内,有时答案甚至不是惟一的,。解题的关键是平时在大脑中多贮存古今诗文名篇名句。2006年(全国卷Ⅰ)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