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834176
大小:1.18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9-07-12
《《藤野先生》课件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之学者必有师。学必求良师益友。疾学在于尊师。课前小活动说说你最尊敬的或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师。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说出他(她)的性格,并能说出至少一件有关于他(她)的事。藤野先生鲁迅藤野先生,名叫藤野严九郎,是鲁迅在仙台学医时的先生。藤野先生是鲁迅最敬重的老师;叙事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最看重的作品。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
2、代为寻找。第二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我所了解的鲁迅先生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鲁迅生活的绍兴河埠(bù)阅读课文提示及注释,了解文章写作年代及时代背景。文章写作年代及时代背景:课文写于1926年,回忆了1902-1906年留学
3、日本的片段。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原因。理解字词绯红(fēi):鲜红标致落第诘责(jié)不逊(xùn)托辞油光可鉴(jiàn)抑扬顿挫深恶痛疾(wù):厌恶而痛恨到极点。物以稀为贵:物品稀少就显得其珍贵。速读课文,思考: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那里?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重点写发生在哪里的事情?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我离开仙台之
4、后”。东京仙台北京相识相处离别理清文章段落结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在东京在仙台相识相处离别在北京,怀念(1-3)(4-35)(36-38)速读课文,思考: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的概括。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述线索又是什么?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选材:双线结构: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分析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课文如何描写初见藤野先生的形象?目睹印象——耳闻亲见——治学严谨生活俭朴学者形
5、象藤野严九郎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白描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添改讲义正直热忱、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尊重科学关心解剖实习真诚关怀、正直无私、热情了解裹脚认真求实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首先是感激、怀念,体现在: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的照片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然后
6、是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2、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浊、庸俗的生活;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C、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E、弃医从文的思想的转变。在东京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修辞:夸张、比喻、反语所感——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不学无术思想腐朽爱国去仙台去仙台日暮里:水户:触发忧国之情反清志士客死之地爱国虽然得到一些优待和关照,但面对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作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
7、”,感到受到的不是尊重,而是一种辛酸,一种弱国国民难于承受的内心的辛酸,这里反映出他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在仙台爱国弃医从文的原因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看电影事件——思想受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爱国自我小结两条线索四个典型事例一次思想的转变两种真挚的感情学会整理1、精读1-2段,思考:(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清国留学生污浊庸俗的生活,流露出作者矛盾、
8、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情绪,反衬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2)“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反语的讽刺力量,更强烈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视和反感。而改动后语意直露,缺乏了讽刺意味。2、精读第5语段,思考:(1)初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