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和黑》研究方案综述

《红和黑》研究方案综述

ID:39829368

大小:3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12

《红和黑》研究方案综述_第1页
《红和黑》研究方案综述_第2页
《红和黑》研究方案综述_第3页
《红和黑》研究方案综述_第4页
《红和黑》研究方案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红和黑》研究方案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红与黑》研究综述黄乐乐20130101015汉语言文学师范摘要:司汤达,原名亨利·贝尔。他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幼年丧母和不幸的童年生活以及他的成长道路促就了他的写作才能。《红与黑》是他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自问世以来,就一直受到广大读者和文学评论家的热捧,《红与黑》在中国也是受到了很高的评价。《红与黑》在近两百年的时间里传遍了世界,很多学者和文学爱好者对《红与黑》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和解读。本文主要是通过各种文献和期刊的收集和解读对《红与黑》的研究做一个总汇,指出它的

2、研究内容、研究的趋势以及对《红与黑》研究的不足之处。关键词:司汤达《红与黑》研究综述随着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和多种批评理论的兴起,“文化热”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近些年来世界各地的学者和文学爱好者对《红与黑》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此将它们主要研究方向整理归纳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类:一、人物形象的研究1、于连人物形象人物是小说活的灵魂,一部小说的成功离不开鲜活的人物形象。于连是《红与黑》的主要人物,自然也就成为了研究的主要对象。他们对于连的研究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即于连是一个自卑、自尊心强且有奋斗精神

3、的知识分子。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学者对人物的评价也是不同的。邓轶嘉在《<红与黑>中于连形象浅析》中对于连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他指出:“于连是19世纪法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个人奋斗者的典型。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个人奋斗者形象,在他身上既体现了大革命过后英雄主义尚存的法国社会的时代精神,特别是表现了受压抑的一代年轻人对人生与社会的理想,同时也投射出司汤达自身的人生体验与心理欲望”。[1]他对于连的评价是一个奋斗的青年,是积极肯定的。同时他又指出:“于连形象的最大魅力就在于他的矛盾性,是典型的圆形人

4、物,具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既反映了法国当时同阶级的人物的共性,又带有自己鲜明生动的个性。他的性格复杂、矛盾,有一切人共有的两面性”。[1]邓轶嘉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于连的人物形象进行了剖析比较全面。张文君在《<红与黑>中于连形象探析》中着力以“困惑中觉醒、觉醒中升华”[2]的于连这一形象作为解析对象,侧重结合人物刻画、人格释放以及人性宣扬等内涵层面的切入剖析,批判现实主义理念、个人社会化、人文价值这三者的交糅。她结合时代的背景指出了于连作为小市民的局限性,同时她从人文精神的角度说明了于连的文化内

5、涵和对后世的警醒。赵香凌在《是野心家,还是悲剧英雄?——<红与黑>中于连人物形象分析》中指出“于连不是野心家,而是资产阶级个人奋斗的典型代表,是悲剧英雄”。[3]尽管作者对于连的性格、家境做了多方面的描写,但归根结底是为了说明“于连是一个悲剧的英雄”。赵香凌选取了一个面对于连进行分析,并大量说明他的悲剧性,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但没有全面分析。还有很多作家学者对于连的人物形象从多个方面做了分析,以上仅仅只是一些很小的方面,由于篇幅和时间有限,故不一一列举。2、女性人物形象研究刘建在《论<红与黑>中玛

6、蒂尔德的形象》中指出“玛蒂尔德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她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反抗着世俗,实践着自己的理想和人生追求。同时玛蒂尔德的性格中有着冲动、疯狂、爱幻想和自我陶醉的一面。她向往着中世纪的英雄时代,认为那个年代充满了现代社会所缺乏的浪漫激情和英雄气概。”[4]刘建对玛蒂尔德的分析切合人物的时代背景和出身,比较中肯。王爱红在《司汤达,女权主义者?——从<红与黑>中的女性形象说起》中将德·雷纳夫人说成是“母亲的替代物”,[5]她非常漂亮,而且温柔可爱、单纯活泼,富于同情心,有着“天使一般的甜蜜”,她对于

7、连的爱就像是母亲对孩子的爱。她是于连一生最爱的女人。王爱红同时指出“玛蒂尔德是欲望的对象”[5]她追求理想、不甘平庸,好学多思、目光敏锐,是一个颇有吸引力的不寻常的女性。她与德·雷纳夫人完全相反。在《红与黑》中对女性的描写可谓也是经典,尤其是塑造了德·雷纳夫人和玛蒂尔德小姐,她们无疑是小说中成功的女性形象。文学界对它们的研究也是颇多的,不管是从时代的角度、女权主义的角度还是爱情的角度都是很精彩的。二、“红”与“黑”含义的研究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信号,颜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此同时“红”与“

8、黑”也成为了人们研究的重点。国内曾围绕“红”与“黑”展开了一场争论:有的认为“红”象征拿破仑时代,“黑”象征封建黑暗统治。有的说作品中的“红”象征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热血与生命,“黑”象征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黑暗与阴谋。王艳在《论<红与黑>的隐喻与象征》中对“红”与“黑”做出了一些解读,她指出“于连就生活在‘红’与‘黑’交接的时代。人们对《红与黑》这一书名的争论,本身就说明‘红’与‘黑’具有不确定的象征力量,包容了司汤达对整个社会和人生的认识和总结。”[6]她认为红与黑是不确定的,但是她又具有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