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仁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关于孔子仁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ID:39823802

大小:21.3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7-12

关于孔子仁学的几个基本问题_第1页
关于孔子仁学的几个基本问题_第2页
关于孔子仁学的几个基本问题_第3页
关于孔子仁学的几个基本问题_第4页
关于孔子仁学的几个基本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孔子仁学的几个基本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孔子仁学的几个基本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规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现依据有关资料,就孔子仁学的几个问题予以阐释,以期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所启迪和借鉴。主要涵义仁,原指一种道德品格。春秋时期,经孔子的改造与创新,成为一种仁学体系。孔子从伦理学的角度,把仁改造成为包括和统率各种道德品质的最高道德品格和道德境界,从而创立了以仁为中心的伦理学体系。在孔子的仁中,包括“恭”、“宽”、“信”、“敏”、“惠”、“勇”、“智”、“孝弟”、“刚”、“毅”、“木”、“讷”、“敬”、“忠”、“恕”、“

2、直”、“义”、“逊”、“好学”等。“仁”的涵义虽是多重的,但从孔子不同角度的阐释中,其主要涵义是:第一,爱人。《中庸》说:“仁者,人也。”就是说,只有仁者才为人,不仁之人不成其为人。作为仁者,首先要爱人。他把爱人看成是人生的一种美德。有一段文字记载说明他十分爱惜人、关心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不具有“爱人”的思想,就不可能达到“仁”的标准。所以“爱人”是“仁”的本质、核心和第一要义。第二,忠恕。孔子认为,要做到真正的“爱人”,就要行忠恕之道。因此,他把“忠恕”作为体现、实现“仁”的两个方面加以明确。孔子所讲的“忠”,既是端

3、正思想、态度,“君子求诸己”,搞好己与人的关系,极力把事情办好,不要“求诸人”、自欺欺人,又是以己为人、成事、成人的奉献精神;孔子的“恕”是“推己及人”,即以己之心去推度人心,一方面推己所欲,给人之欲,一方面己之不欲,不强加于人,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做到了“忠恕”,便是行仁道了。这是处人、处事和自处的一种尺度。第三,志向。孔子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实践人伦道德,实现人生理想,完善人生价值,做一个“志士仁人”,所以人要有志向。所谓志向,就是“成仁”。在《论语·里仁》中,孔子多次讲到这个问题,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士志于道,而耻恶衣

4、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朝闻道,夕可死矣”。孔子又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一个人可以杀身成仁,可见孔子对志向的重视。孔子强调“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他推崇“士可杀而不可辱”的精神,称赞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的品格。第四,修己。孔子认为,“仁人”是修己、克己,从主观努力上修养自己,为仁由己不由人,求仁、成仁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道德行为。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仁”是依靠自己努力追求所要达到的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求仁而得

5、仁,欲仁而仁至,为人由己不由人,所以要修己以求仁。心理基础仁作为道德修养,还有一个坚实的心理基础,这便是孝。《学而》篇载: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讲仁,也非常重孝,这段话,指明了仁和孝的关系。此外,《管子》:“孝悌者,仁之祖也”;《孟子》:“仁之实,事亲是也。”这就是说,孝是仁的基础,一个人,如果没有孝,就根本不可能有仁。这个基础,主要是指心理基础。什么是孝?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有能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孝不只是单纯的赡养行为,

6、更重要的是对父母的情感,这是人为万物之灵之所在。因此,孔子论孝,总是着眼于情和敬。他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基于这种忧虑,他又提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他认为,父子之间的这种亲情是超越一切的,是人间第一原则。孔子强调的孝,不是道德教条,而首先是一种自然感情、天然之爱,因而它是平易亲近的,极易为人们所接受的。有了爱自然也就有了敬。对父母的敬,主要表现为对其意志的遵从。“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学而》)敬与爱一样,是孝的又一个标志。遇到己志与父母之志发生矛盾的情况时,孔

7、子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即便父母不接受,也不能改变对他们敬的态度。爱和敬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紧密关联的,前者是基础,正因为如此,有子才把它强调为“仁之本”。再从仁的基本精神来看,仁者爱人主要是从社会个体出发,讲个人对他人的基本态度。在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中,与父母兄长的关系是每个人都会接触到的最基本、最直接的关系。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主要接受父母的哺育和爱抚,成人后对父母的孝,实际上是对这种哺育和爱抚的一种自然回报。孔子特别强调这种感情的回报,因为它标志着文明人类所独具的精神境界。一个深爱父母的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

8、幼以及人之幼”,也便是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