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教育技术

围观教育技术

ID:39805699

大小:424.0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7-11

围观教育技术_第1页
围观教育技术_第2页
围观教育技术_第3页
围观教育技术_第4页
围观教育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围观教育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李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http://det.njnu.edu.cn/http://www.eegame.cn/“围观”教育技术对象教育技术人物围观者:李向阳、麻将生、宋应星、马丁•布伯、斯蒂格勒、赫拉克利特、罗素、马克思、黑格尔、……打酱油者:李艺教育技术转型期:从游击队走向正规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思想过硬,作风过硬,技术过硬教育技术“正规军”三要素:传统、思想与武器。即——文化继承、思想溯源和科学规则正规军之文化继承说教育技术是教育重于技术还是技术重于教育?语义不连续导致的思考错误正规军之文化继承说94定义: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

2、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05定义: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典型美式实用主义哲学思考的产物,需要跳出其制约居高临下地观察正规军之文化继承说教育、技术、Education、Technology、Technique。何以教育技术?缺少基于文化底蕴的关照而停留在字面上的摆排Literacy、Culture、素养、文化。素养与文化两概念的主要差异在哪里?推荐读物:宋应星《天工开物》正规军之思想溯源说关系论关系是先在的、直接的、相互的正规军之思想溯源说“任何事物必在与相遇者之交互作用中呈现自身”教育与技术“

3、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促成“教育技术”关系的生成。教育与技术——“本体地位相同,认识论状况也相似”。二者“既亲若兄弟,又落落寡合”。教育与技术不再是自在状态,而是处于“为他”状态,向对方展示着自身的属性和规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切都在关系中生成,教育、技术是这样,教育技术也是这样。推荐读物:罗家昌《从物质实体到关系实在》正规军之思想溯源说缺陷论代具性弥补:人存在于自身之外,形成“人—技术”结构技术现象学模拟:教育存在于自身之外,形成“教育—技术”结构正规军之思想溯源说与其他动物相比较,人类是无性能的,人类是双重过失——遗忘和盗窃——的产物,过失从起源起就存在了,

4、所以人类才有一种原始性的缺陷,或者说是作为缺陷的起源。因爱普二神的过失,人类在产生之始就存在着缺陷,人类是先天的“缺陷存在”者。“它的存在条件就是以代具或器具来补救这个原始的缺陷。”“人必须不断地发明、实现和创造自己的性能。而这些性能一旦造就,并不一定实现人,它们与其说属于人,不如说属于技术。”代具性弥补:人存在于自身之外,形成“人—技术”结构教育的技术现象学模拟:教育存在于自身之外,“教育—技术”结构。推荐读物:贝尔纳·斯蒂格勒著,裴程译.技术与时间[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正规军之思想溯源说品性论教育与技术,在关于“自然进程的打断”的意义上,具有共同的品性。

5、正规军之思想溯源说技术的“品性”?技术发端于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工自然”实质上是自然界发展的自然进程被“打断”,转向有人类目的或意图参与的人工进程。鲁洁教授,“人存在着两种发展状态:一种是自然、自发状态下的发展,另一种是通过人的主观世界改造这种有目的实践活动所实现的发展。”教育和技术都体现了活动对象的自然进程(或自发性)被“打断”,在人为干预下转向人工进程(或自觉性)。推荐读物:李美凤,李艺,人文主义技术视角中教育与技术的“一体两面”——兼论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的对话何以可能,开放教育研究,2008(1)互动论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正规军

6、之思想溯源说罗素:旧唯物主义误把感觉作用看成是被动的,因而把活动基本上归之于客体。马克思:一切感觉作用或知觉作用都是主体与客体的交互作用;赤裸裸的客体,离开了知觉者的活动,只是原材料,这原材料在被认识到的过程中发生转变。正规军之思想溯源说价值论——实践关系效应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转向:关注主客体实践关系如:效应说—价值存在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之中在主体的实践活动中,主客体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和影响。其中,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和影响在主体中的体现,称为客体对主体的“效应”,这就是价值的本质。作为客体的技术与作为主体的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技术正是通过这种作用彰显其价值的。这就

7、是新的技术价值负荷说。推荐读物:王玉樑,价值哲学新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正规军之思想溯源说人的技术化——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技术相互作用对人产生的实际效应主体用特定的手段作用于自然物或人工物,使其发生符合主体目的的改变,自然物转变为人工物,或原有的人工物发生改造。各种人工物就是技术客体的存在形式,是人的技术活动的主要产品。这是人的本质力量从主体向客体运动,并转化为技术客体的结构、属性和功能,即对象化(也称为主体客体化)。主体创造和改造人工物的同时,也在改造自身,这是与上述对象化过程相反的过程:技术客体反作用于主体,以其固有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