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796773
大小:1.49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9-07-11
《油气藏经营管理技术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0章油气藏技术管理—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本章内容技术替代过程一次采油二次采油三次采油科技创新技术管理的战略背景考虑一、技术的替代过程石油开采技术发展历程科技生命周期规律陆相石油地质理论——————————打破“贫油”结论大型非均质砂岩油田开发理论与技术——保持大庆稳产27年复式含油气区滚动开发技术——————小断块油藏得以开发三次采油先进技术的进一步成熟———非常规油田的高效利用主体技术换代必然需要战略接替二、一次采油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原油的方法天然水驱弹性驱溶解气驱气顶驱重力驱提高采收率不超过15%三
2、、二次采油作用:保持压力驱替原油提高采收率情况:30-40%通过注水或非混相注气提高油层压力并驱替油层中原油注水油田开发模式影响水驱油的因素陆相石油地质的影响注水开发是主体但面临困难大部分老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期,含水率达80%以上全国油田采收率34%,显示三次采油具有很大潜力四、三次采油三次采油是指油田在利用天然能量进行开采和传统的用人工增补能量之后,利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新技术进行尾矿采油的开发方式提高采收率情况:50-60%三次采油作用机理波及系数=(波及到油层的体积)/(整个含油油层的体积)洗
3、油效率=(波及到油区所采出的油体积)/(整个波及油区油的体积)采收率=波及系数×洗油效率毛细管的液阻效应、油水界面张力、粘度、温度等1、三次采油技术内涵二次采油之后的技术包括目前可应用的四大类技术(化学驱、气驱、热力驱、微生物驱)属于尾矿开发2、三次采油技术外延坚持继承与发展的观点3、三次采油技术体系一级技术二级技术主要机理主要缺陷化学驱碱驱与原油中酸发生反应生成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润温性反转碱耗大,破坏地层,弱碱驱不完善,适合于低粘土含量的高酸值油藏聚合物驱增加注入水粘度,降低流度比,提高波及系
4、数聚合物在高温、高矿化度下增粘能力差,稳定性差,注入能力受渗透率限制表面活性剂驱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岩石润温性反转岩石吸附损失大,化学剂成本高三元复合驱综合了碱、聚合物、表活剂功能,扩大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率配方复杂,化学剂成本高,配套技术不完善泡沫复合驱综合了化学驱与气体混相驱功能,既能提高驱油效率也能扩大波及系数,效率较高配方复杂,配套技术缺乏(1)化学驱(2)热力驱一级技术二级技术主要机理主要缺陷热力驱蒸汽驱降低粘度、受热膨胀、蒸汽蒸馏、汽驱以及相对渗透率和润湿性改变井热损失大;蒸汽超覆现象严重;蒸
5、汽锅炉排放污染物蒸汽吞吐周期性注蒸汽,加热井口附近原油,最后形成蒸汽驱井热损失大;蒸汽超覆现象严重作用半径小;蒸汽锅炉排放污染物火烧油层降低原油粘度原油轻质组分汽化重质原油热裂解产生气体混相驱作用蒸汽反燃烧方法产生的气体超覆;燃烧难于控制;产出气污染环境;井下管柱腐蚀严重热化学驱亚硝酸钠和硝酸铵在地层中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和氮气,加热原油,降低粘度,氮气参与气驱化学剂注入与控制(3)气驱与微生物驱一级技术二级技术主要机理主要缺陷气驱气体混相驱降低原油粘度膨胀原油混相驱替作用重力分异导致的超覆现象;
6、注入气源受限制;沥青沉淀降低渗透率CO2驱降低原油粘度、膨胀原油体积,多次接触混相气源限制;腐蚀、结垢和沥青沉淀N2驱多次接触混相要有足够C2-C6组分,地层压力要高,适应高压轻质油藏,成本低,气源充足生物驱微生物驱微生物堵塞大孔隙改善波及系数生物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代谢酸性物质增加渗透率代谢气体驱作用降解原油作用微生物耐盐、耐高温性差;降解重质原油的微生物难于研制;微生物潜在污染水源(4)物理驱与纳米驱一级技术二级技术主要机理主要缺陷物理驱声波驱油声波或者超声波具有机械振动作用、空化作用、热作用,穿
7、透能力强、在液体和固体介质中传播距离远、传播方向性好,用超声波处理油层能疏通油流通道,降低毛细管张力,提高渗透率,改变油层流体的流变性及流态,促进油、水、气的流动,提高地层的泄油能力机理研究与实践结合不够,缺少成熟配套设备工艺技术低频脉冲波驱油低频脉冲比超声波能量衰减慢,强度更大。产生宏观裂缝、改善岩心微观孔隙结构、改善原油流变性、改善界面特性、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水力冲击波、高能气体压裂已有应用,爆炸压裂应用很少,成熟配套设备和工艺不健全电脉冲驱油机械作用与声波及低频脉冲的作用相同、对不同的地层采用适当的
8、化学液,可加强电脉冲的作用效果、利用电场来调节其相渗透率,达到控水增油的目的机理不待验证,重视不够。成熟配套设备和工艺不健全磁场和电磁场驱油随着磁场强度的升高,液体粘度下降;电磁场作用于油藏产生大量的热,从而改变原油的流变性机理不待验证,重视不够。成熟配套设备和工艺不健全纳米驱纳米驱油膜剂分子将在油膜局部脱落的岩石表面上吸附形成超薄膜,降低了原油和岩石表面间的粘附力,使得原油易于剥落和流动,具体有吸附作用、润湿性改变、扩散作用、毛细管自渗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