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科学技术发展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科学技术史第一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科学的理解1.科学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世界,所以科学必然具有真理性,因为它发现并揭示了客观规律。2.科学活动是社会化、规模化、全球化、竞争和合作并存。3.科学一定是系统性的,科学是系统化的知识。4.科学显现出交叉性,各学科知识与方法具有相关性。6.不同门类的科学都是统一的,因为自然界本身就是统一整体。5.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因为它有无止境的前沿.7.科学它同时具有可用性,因为知识就是力量。二.技术的理解1.技术具有功利性,它必然满足特定的功利需要.2.技术具有科学性,符合科学的原理,
2、它不断要创新,要有创造性,是科学知识创造性的应用.3.技术具有系统性,或大或小是一个系统,或者是若干子系统的集成.4.技术具有社会性和经济性,符合社会的需求、法规、道德和文明,同时它具有经济性,经济上可行才有竞争力,否则这个技术是没用的.5.技术要具有生态性,就是要符合生态环境的要求6.技术要具有艺术性,符合文化和美学的要求.三.科学和技术的区别与联系1.基本任务不同.科学的任务是要有所发现,从而增加人类的知识、文化财富;技术的任务是要有所发明、实现发明,从而增加人类的物质财富并使人类生活得更好.2.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3、科学致力于回答对象“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注重于处置“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3.研究过程和方法不同.科学主要关系到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从经验到理论,主要采用抽象、概括、分析等方法来再现客体.技术主要采用综合的方法来构建客体.4.相关知识和领域不同.科学相对技术来说是比较单纯的,是最基础的理论.但技术课题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它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5.目标与结果不同.科学活动主要是从多样性到一元性,从模糊性到精确性.科学活动要从纷繁的现象去解释本质,从诸多的假说去确认真理.6.衡量标准不同.衡量
4、科学的根本标准是真理性标准,即:看看科学认识是否真正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客观规律.而对技术要评价优劣要看它是否对社会有益、是否带来经济效益.7.研究过程和劳动特点不同.科学研究的目标相对具有不确定性.而技术工作往往具有较强计划性.四.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对科学技术认识的三次飞跃⑴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是人们对科学技术认识的一次飞跃.⑵马克斯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人们对科学技术认识的又一次飞跃.⑶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人们对科
5、学技术认识的又一次新的飞跃.2.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⑴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⑵现代科学日益成为生产的先导⑶科技进步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1.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2.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3.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六.“863计划”和“973计划”的提出及实施1.“863计划”的提出背景:本世纪80年代以来,高技术成为国与国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的主要竞争手段.美国的“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欧洲的尤里卡计划、日本的科技振兴政策,均将发
6、展高技术列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1986年3月3日,面对许多国家纷纷制订发展高科技战略的形势,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等四位老科学家给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建议.3月5日,邓小平亲自批示:此事宜速决断,不可拖延.在邓小平的关心下,党中央国务院组织200多位专家编制了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打响了我国科技领域的一场攻坚战.“863计划”于1986年3月由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目标:“863计划”选择了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
7、能源技术和新材料等7个领域的17个主题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重点.希望通过15年的努力,达到下列目标:(书上18页)成果:截至1995年底,已鉴定成果1398项,其中获国家或部委奖659项,550项达到国际水平,获国家级奖73项,专利266项.农业:新种稻最高亩产纪录达730公斤,导入抗病基因的抗赤霉病小麦,亩产高达450公斤.我国棉花生产因棉铃虫危害损失严重,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成功的“抗虫棉”,领先世界水平.自动化控制:CIMS工程是以计算机集成为主要特征的全新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是信息时代工业革命的核心.我国无论
8、在该工程的研究领域还是应用领域,目前均处于国际领先.航天技术: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大型运载火箭、空间站、空间技术及应用已获得87项研究成果,使我国具备了探索太空的能力.医药行业:这斯间,已进入市场的新型药物和疫苗就有7种,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7种生物制剂即将完成临床试验,还有50种在实验室研制.我国还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