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习题及答案

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习题及答案

ID:39738326

大小:6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7-10

上传者:asd881529
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习题及答案_第1页
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习题及答案_第2页
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习题及答案_第3页
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习题及答案_第4页
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习题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政治常识习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马史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A.康德星云假说  B.达尔文进化论  C.细胞学说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2】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有()。  A.康德的哲学  B.费希特的哲学  C.黑格尔的哲学  D.费尔巴哈的哲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块整钢”,它的主要构成部分有()。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 【4】唯物辩证法与现代系统论的关系是()。  A.唯物辩证法高于现代系统论  B.现代系统论不断丰富唯物辩证法  C.现代系统论不断深化唯物辩证法  D.现代系统论的基本思想蕴含于唯物辩证法之中 【5】理论联系实际就要()。  A.认真读书、刻苦学习马列主义  B.分析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  C.联系当代世界的深刻变化  D.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1、BCD2、CD3、BD4、BCD5、ABCD【1】下列各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包含思维和存在关系性质的有()。  A.自由和必然  B.真理和客观存在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D.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2】在意识能动性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B.不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C.意识的作用能超过物质的作用  D.意识作用永远超不过物质的作用【3】造大楼得先设计图纸,然后造楼,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D.意识可以创造物质【4】物质是()。  A.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B.不依赖人的感觉的客观实在  C.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D.人的感觉的组合【5】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因为()。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实际上是一个东西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运动是物质的承担者 1、ABD2、AC3、BC4、ABC5、AC【1】高级运动形式和低级运动形式之间的关系是()。  A.高级运动是由低级运动转化而来的  B.高级运动形式中包括低级运动形式  C.高级运动形式不依赖低级运动形式  D.低级运动形式也不依赖高级运动形式【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因为它()。  A.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B.阐明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C.是贯穿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路线  D.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钥匙【3】在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中,必然性()。  A.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B.是与偶然性既对立又统一的哲学范畴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D.深藏于偶然性背后,并制约着偶然性【4】脱离了人体的手就变成了没有生气的、死的东西,这是()。  A.形而上学片面、孤立的观点  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系统论的观点  D.部分受整体决定和制约的观点【5】假象()。  A.是主观的  B.是客观的 C.容易使人产生错觉  D.也是本质的表现1、AB     2、ABCD     3、ABCD     4、BCD     5、BCD 【1】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它区分为多种情况,其中有()。  A.可能性与不可能性  B.现实可能性与抽象可能性  C.好的可能性与坏的可能性  D.可能性量的大小【2】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从属地位,它()。  A.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  B.对事物的发展不起作用  C.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D.使事物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具体特点【3】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  A.相互区别的事物、现象或要素之间的联系  B.只看到事物、现象或要素之间的区别  C.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的  D.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4】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分别是()。 A.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C.否定与肯定绝对对立D.否定是由外力推动的【5】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A.循环论  B.诡辩论  C.激变论  D.直线论1、ABCD2、ACD3、ACD4、AB5、AD【1】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决定论()。  A.是承认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的理论  B.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  C.把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应用于人类社会历史的研究  D.既认为社会历史具有客观规律性,又反对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的观点【2】主体选择与客观规律的接近和符合的过程是()。  A.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长期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B.人们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入的过程  C.人们不断发现真理和修正错误的过程  D.人们的思想摆脱客观规律束缚的过程【3】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说()。  A.先进的生产关系能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扫清障碍  B.先进的生产关系能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C.需要选择适当的经济体制,生产力在事实上才能得到发展  D.需要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生产力在事实上才能得到发展【4】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A.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像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辩证的过程  B.人类社会发展也像自然界一样,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C.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界发展规律是等同的  D.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它的一切活动无需人有意识地进行【5】人类与动物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能制造生产工具  B.是否具有社会性  C.是否能动地改造外部世界  D.是否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1、ABCD2、ABC3、ABCD4、AB5、ABCD【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A.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发展  B.从间接经验向直接经验的转化 C.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无限循环  D.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地革命的反映论,它强调()。  A.人们在改造世界活动中认识世界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认识有能动性,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3】感性认识向理论认识飞跃的条件有()。  A.要占有十分丰富的材料  B.要有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C.要经过思考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D.要有天赋的聪明才智【4】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更加伟大,因为()。  A.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补充、丰富,修正和发展  B.理性认识重要,感性认识不重要  C.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实现理论的指导作用,达到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目的  D.实践比理论重要【5】“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一观点()。  A.颠倒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B.把理论当成实践的来源和动力  C.揭示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肯定了理论对实践的反作用1、ACD2、ABCD3、ABC4、AC5、CD【1】人工智能的伟大意义在于()。 A.人类在解决没有感觉的物质同有感觉能力的物质发生联系问题上向前迈进一大步 B.随着电脑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引起对整个世界深刻巨大的变化 C.电脑应用生产和生活过程,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D.电脑部分代替和节省了人的脑力,极大地延伸和扩展了人的脑力【2】人们所获得一切知识来源于()。  A.天资聪慧  B.社会生产实践  C.科学实验实践  D.改造社会的实践【3】认识客体与客观物质的关系在于()。  A.认识客体既可能是客观物质,也可能是精神客体  B.客观物质中只有与人的实践活动发生关系的才成为认识客体  C.客观物质是无限的,认识客体是有限的  D.客观物质是自在的,认识客体是认识主体选定的【4】下列各项属于矛盾的同一性的有()。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C.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D.矛盾双方相互渗透【5】决定事物的根本性质及其发展的基本趋势的联系()。  A.内部联系  B.本质联系  C.必然联系  D.主要联系  1、ABCD2、BCD3、ABCD4、ACD5、ABCD【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依据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2】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是()。 A.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B.全盘否定  C.批判地继承  D.推陈出新,古为今用【3】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的内容有()。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  D.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了上层建筑的组织形式【4】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  A.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推动社会历史前进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5】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的区别在于()。  A.前者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后者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  B.前者一般是自上而下展开的;后者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  C.前者一般是不需要采取暴力冲突的形式;后者往往要通过暴力革命的形式   D.前者不触及生产关系;后者触及生产关系1、ACD2、ACD3、ABC4、BCD5、ABC1.“哲学”一词源自古希腊。根据词源学考证,在古希腊文里,哲学之义是“爱智慧”。哲学是()  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B.科学之大全  C.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所有规律的科学  D.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出发点是()  A.从思维出发B.从实践出发  C.从统一性出发D.从物质出发3.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D.哲学的基础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4.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是()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  D.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5.人们常说“心想事成”,这一观点在哲学上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能动反映论的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1.【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所有哲学共同的特点的认定。此题问的是哲学的特点是什么,而不是问某种哲学的特点是什么,也不是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是什么。四个选项中的三个就是从这两个方面来设置干扰。命题D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不是所有哲学都有的特点,所以不选。命题B属于旧哲学的特点,不是所有哲学共有的特点。命题C是错误的,哲学只是研究最一般的规律而不是所有规律。命题A是所有哲学共有的特点,所有的哲学都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所以本题选A。  2.【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着的特征实践性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解决哲学基本问题,扬弃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提出了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实践概念。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突出的特点和出发点。  3.【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命题A语义不清,“科学之科学”的含义可以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来理解二者的关系,所以不对。命题C认为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基础的语义不清,是理论基础还是事实基础,无论哪一个都存在严重的歧义。命题D认为哲学的基础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这也不全面,因为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不能单单说成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在本题中,符合题意要求的是命题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所以对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4.【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及其地位的理解。回答此题必须把握三个层面的问题,即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些内容,哲学基本问题各方面内容的地位如何。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所以答案是B。  5.【答案】B  【解题思路】该题是对唯心主义具体观点的辨认。“心想事成”是人们的日常说法,是说人要善于多思考问题,有其合理性。但将这个说法上升到哲学去认识,“心想”是人们的主观活动,“事成”则是客观事物本身的存在及运动过程,“心想事成”,就是说只要“想”就能直接把想的东西变成现实,这在哲学上是典型的精神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所以B项是正确选项。 【1】有关哲学和世界观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观对世界的看法和观点,是朴素的、自发的、未经论证的,因而还不是哲学  B.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哲学则是世界观的系统理论  C.一个正常的人都会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形成某种看法和观点,具有一定的世界观,因而也就具备了哲学思维的实际基础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2】有关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各门具体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为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实证材料  B.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科学,它所建立的关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最普遍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的研究及其结论,为具体科学的进一步研究、发展和运用,提供了方法和指南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  D.哲学和具体科学在科学这个大系统中分属不同的层次,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对于不同领域的实际工作来说,哲学同样具有指导作用【3】关于世界的本质问题,正确的说法是()。  A.它是哲学基本问题中最根本的方面,是全部哲学最高最重要的问题  B.它贯穿于社会历史观在内的全部哲学问题之中,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历史起点  C.它是哲学的逻辑起点,其他所有哲学问题都是从这个词题中派生出来的  D.它规定着各派哲学的发展方向,最终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的哲学派别【4】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说法,正确的说法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它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C.它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D.它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5】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于()。  A.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B.它来自实践并为实践所证明  C.它是包罗万象的“科学的科学”  D.它是人类思想发展的顶峰  1、ABCD2、ABCD3、ABCD4、ABCD5、AB【1】在上层建筑中,()。 A.政治处于主导地位  B.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C.包括政治上层建筑  D.包括思想上层建筑【2】马克思、恩格斯构想的社会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起码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 A.它经历了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  B.它超越了商品经济的时代 C.生产的社会化程序比较高  D.这种社会是在各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了胜利【3】哲学基本问题包括()问题。 A.存在和存在的关系B.世界的本质 C.思维和思维的关系 D.存在和思维的同一性【4】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设想:()。  A.共产主义社会将出现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发展阶段  B.社会主义将经历较长时间的初级阶段  C.无产阶级夺权后将经历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第一阶段、高级阶段三个时期  D.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都实现了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5】马克思主义以前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缺陷是()。   A.不懂社会实践的伟大作用  B.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C.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  D.不能坚持物质第一性  1、ABCD2、ABCD3、BD4、ACD5、ABC【1】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A.引力场  B.生产力、生产关系  C.阶级、政党、国家  D.市场经济理论【2】纷繁复杂、无限多样的的世界,其本质是物质的,其原因包括()。  A.整个自然界是物质的  B.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C.意识现象也是物质的  D.自然科学和哲学的长期发展证明了这一点【3】关于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包括物质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两种状态  D.运动包括宇宙间一切变化和过程【4】意识是()。  A.物质的产物  B.人脑的机能  C.物质的反映  D.宗教的信仰【5】客观规律是()。  A.存在于事物发展过程之中的  B.事物的本质联系  C.事物的必然联系  D.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的  1、ABC2、ABD3、ACD4、ABC5、ABCD【1】物质是()。  A.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B.不依赖人的感觉的客观实在  C.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D.人的感觉的组合【2】辩证唯物主义所建立的物质观具有重大意义,它们是()。  A.坚持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B.客观实在性作为物质的唯一特性,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结构区别开来了  C.物质能够被意识所反映,与不可知论划清界线  D.强调了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普遍性【3】对物质运动正确的认识应该是()。  A.运动只是物体空间位置的移动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运动包括宇宙间一切变化和过程  D.运动包括物质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两种状态【4】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其原因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C.运动是物质的主体  D.有物质即有运动,有运动即有物质【5】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其原因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C.运动是物质的主体  D.有物质即有运动,有运动即有物质  1、ABC2、ABC3、BCD4、ABD5、ABD【1】下列各项正确反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的有()。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2】规律具有如下特点()。  A.客观性  B.稳定性  C.普遍性  D.重复性【3】认识的客体具有()。   A.对象性  B.意识性  C.客观性  D.社会历史性【4】不可知论()。  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或不可完全认识的  B.否认有认识世界的能力  C.怀疑人类科学知识的客观性  D.怀疑人类科学知识的可靠性【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  A.反映具有摹写性 B.反映是消极被动的 C.反映具有创造性 D.反映是主观随意的1、ABCD2、ABCD3、ACD4、ABCD5、AC【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在于()。  A.把质上无限多样的物质世界归结为粒子在量上的不同  B.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特征  C.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D.没有以科学的材料作为依据,纯属自发的猜测【3】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  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  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  D.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4】“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句话体现了()。  A.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  B.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现实生活中虽没有龙,却有龙的形象,龙的概念。这一情形表明()。  A.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它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能动地创造物质  B.有的意识不是对物质的反映  C.意识通过对现实材料的加工,可以创造出新的形象、新的概念  D.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是意识的重要特点   1、CD2、ABC3、ABCD4、AB5、CD【1】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 A.意识活动本身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的过程  B.意识对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 C.意识在产生过程中使物质的形态发生改变  D.意识消极、机械、被动地反映客观存在【2】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以下长期、复杂的过程()。  A.从无机物质的反应特性到有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B.从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C.从动物心理到人的意识  D.从人的意识到超人的意识【3】关于人与规律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可以认识和掌握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运用规律  D.人不可能认识规律【4】静止是()。  A.有条件的  B.无条件的  C.暂时的  D.相对的【5】意识的作用在于它能够能动地()世界。  A.认识  B.改造  C.创造  D.消灭  1、AB2、ABC3、AC4、ACD5、AB 【1】割裂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在理论上会导致()。  A.机械唯物论  B.庸俗进化论  C.庸俗唯物论  D.各种唯心论【2】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人脑对容观世界的反映【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人脑对容观世界的反映【4】矛盾的特殊性是指()。  A.有事物有矛盾,有的事物没有矛盾  B.不同事物的矛盾有其特点  C.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有其特点  D.同一事物矛盾的各个侧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5】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观点是()。  A.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D.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必经之路 1、AD2、ABCD3、ABCD4、BCD5、ABCD【1】辩证唯物法认为事物的性质()。A.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主要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C.是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  D.是由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2】发展是指()。  A.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B.新陈代谢  C.质变  D.飞跃  【3】联系的多样性主要有()。  A.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B.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C.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D.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4】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  A.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事物之间的相互统一  C.事物之间的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关系  D.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的关系  【5】唯物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  D.对旧事物的“扬弃”   1、AC2、ABCD3、ABCD4、AD5、ABCD【1】当事物处在量变状态时( )。  A.事物表现为平衡和静止  B.事物外在数量上的增减变化  C.事物从一种质转化为另一种质   【2】中国有句古诗:“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意思是说,橘这种水果适于在淮南一带种植,如果将它移植到淮北去,情况就会大不相同,柑橘会变成一种又小又苦的枳了。这说明( )。  A.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同一定的条件相关,因而,办事情,想问题,必须顾及这些条件,从实际出发   B.外在的环境和条件直接影响着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因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C.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但外因也是事物发展变化不可缺少的条件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拔苗助长”这句成语的哲学寓意是( )。  A.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C.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4】对于“既要改善人民生活、又要艰苦奋斗”,有这几种看法,你认为何者正确( )。  A.这是一个既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注意到精神的反作用的提法  B.这是一种固守某种传统观念的形而上学的僵化观点  C.这是把两种事物调和起来的自相矛盾的提法  D.这是一种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的观点  【5】“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符合(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B.矛盾及其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  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D.矛盾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1.AB    2.AC    3.ABC    4.AD    5.BCD【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 )。  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  C.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 D.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2】下列过程属于质变的有( )。  A.水在温度1℃到99℃之间的变化  B.水温升至100℃,出现沸腾和汽化  C.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D.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  【3】对事物存在和发展起着主要的、决定性作用的联系是( )。  A.直接联系  B.内在的联系  C.本质的联系  D.必然的联系  【4】对立统一规律( )。  A.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B.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关键  C.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钥匙  D.包括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5】形而上学的特点是( )。A.联系地看问题  B.孤立地看问题  C.发展地看问题  D.静止地看问题  1、ABC     2、BC     3、BCD     4、ABC     5、B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