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738155
大小:2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7-10
《九禾饲料公司家庭生活常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儿童的性格和习惯儿童的性格和习惯专家说,若儿童经常有抗拒顶嘴、情绪突变、欺负他人、破坏事件、攻击他人等行为,就是有暴躁行为。我不知道你说的意思,爱哭不一定是暴躁吧。如果还有其他的方面的话希望下面的东东对你有用。如果她每个无理要求都能够通过发脾气得逞的话,你们做家长的应该改变一下对待她的方式了。首先,当她提出无理要求的时候,家长应该坚定地告诉她不行。接下来她开始发脾气,家长这时候应该坚定地告诉她,她发脾气的话,不仅不会得到她要的东西,她还将受到惩罚(惩罚内容要具体,比如三天不许出门和小朋友玩)。然后她可能会哭闹,可能会打人,可能会摔东西。这时候,家长不应该再
2、说话,而是尽量把她与她打的人和摔的东西隔开。然后不理她,等她安静下来后,家长应该和她谈话。谈话结束后应该兑现曾经提到过的惩罚。以上过程的实际实施比说起来要辛苦得多。但请坚持至少3个星期以期看到效果。在实施以上措施的时候,还要注意在她表现较好的时候给予奖励。奖励之前当然也要谈话以明确奖励的意义。两岁的孩子能理解的东西远比大人们想象的要多。尽管和她谈话吧,肯定听得懂的,关键是要保证你说话时她认真在听。宝宝脾气大时可以采取:一、要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对正当的需求应尽量满足,不能满足时应耐心解释,帮助孩子提高自控能力。二、父母及家人对待孩子的态度要
3、统一,当孩子没有道理的发脾气时,不能因孩子的哭闹而妥协。三、父母应注意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不能因大人的情绪变化,时而严厉,时而娇惯。使孩子因无所适从而爱发脾气。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不会与别的孩子交往,又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所以他就会用打人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还有一种情况,即这个年龄的孩子打人,不会考虑到这样做会伤害别人,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考虑别人的感觉。这是孩子的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所致。他打人不是想要得到什么,而是想试探一下打人会引起什么后果。 当然,打人是不好的,必须尽早制止,尤其在早期孩子开始出现打人的苗头时,你就要以坚决的态度对他说:“不可以
4、打人,你会把别人打痛的!”千万不要向着他微笑,或表扬他,以免误导孩子。若是哪次你的孩子被别人打痛了,你要抓住机会边安慰边教育他说:“痛吗?是不是很痛?这就是我上次说过的为什么不可以打人,你要记住!”让孩子从自己的疼痛中亲身体会到打人不好。这样他以后就会注意不再去打人了。如果用说*的方法不见效果时,发现他再次打人,你可以进一步采用约束法,立即让孩子坐下并面对着你,抓住孩子的手臂和肩,大约一分钟后松开,并告诉孩子错在什么地方。连续一星期使用这种约束法,就能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孩子早期打人与儿童期的打人动机是不一样的,大人千万不要对孩子发脾气,或不理他、惩罚
5、他,更不能因别人打了你的孩子,也让你的孩子去打别人。1、以正确的方法关心和爱护子女 父母疼爱子女是可以理解的,但应以孩子的正常发展为目的来关心和爱护。对孩子的关爱,不应只局限于物质享受,而要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以正确的观念教育孩子。父母应创造机会,让孩子多与同伴交往,提高社交技能,从而养成良好的品格。父母也应当让孩子去接触社会,参与劳动,打破家庭封闭之门,让孩子了解事情并不是他想的那么简单,从而学会从多角度考虑问题。 2、转移法 当孩子出现乱发脾气行为时,应利用当时的周围环境,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被一些新颖事物所吸引,使孩子放弃无理要求。
6、3、把握一切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 父母要经常对孩子说:人的很多愿望是无法实现的,有的时候,我们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当孩子放弃了自己不合理的要求时,父母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的心理产生一种愉快感,促使他产生更多的积极行为。 4、奖惩矫正 当孩子固执乱发脾气时,家长应立即指出他的错误,并对他的态度冷淡下来,不理睬他,直到孩子“软”下来,再给他讲道理。而当孩子有所进步,如同样一件事,孩子在以前会乱发脾气,现在不再乱发脾气或乱发脾气减轻了,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希望孩子能坚持下去。长此以往,孩子正确的行为得到巩固,错误的行为会逐渐消除。 总之,
7、父母一定要记住的就是:不要让孩子感到乱发脾气的好处,更不要急急忙忙向孩子妥协。要让孩子知道乱发脾气的孩子不会让大家喜欢,乱发脾气更不会有所收获。这样,孩子在乱发脾气达不到目的的过程中,学会自我控制,从而逐渐克*乱发脾气的坏习惯。作为孩子的家长,疼爱孩子的心我想天下父母都是一样的。只是我自己以为在她小的时候,让她适当的受点磨难,对她将来的发展未必不是好事。生孩子并不难,难的就是要把他们教育成材,这是需要我们这个社会及家庭都要付出心血的,我希望所有为生存而奔波的家长们,也要抽出时间来关心自己孩子的教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