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草原文化特色

略论草原文化特色

ID:39697092

大小:62.01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7-09

略论草原文化特色_第1页
略论草原文化特色_第2页
略论草原文化特色_第3页
略论草原文化特色_第4页
略论草原文化特色_第5页
资源描述:

《略论草原文化特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略论草原文化的特色众所周知,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各民族曾经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而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草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向世人昭示着她特有的灿烂和卓越,并同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样,为构筑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整体形象,始终发挥了互为依存、互为影响和互为促进的积极作用。因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今天,认识草原文化的深厚内涵,充分体现草原文化风格独具的鲜明特色,准确把握弘扬和发展草原文化的时代精神,成为一个必须阐明和亟待解决的迫切命题。  中国北方草原是中华古老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据科学考古发掘,远在旧石器时代初期,与“

2、北京人”同属地质年代中更新世的大窑石器制造场,就发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东北33公里的大窑村。大窑文化,上承丁村文化,下接鹅毛口文化,充分显示了三者属于同一文化发展系统,尤其填补了其间时代的空白。“河套人”即最终命名为萨拉乌素文化所发现的细石器,比之较早的“北京人”、“许家窑人”和稍晚的峙峪文化、安阳小南海文化发现的细石器,无论在石器类别的相近,还是石器形制的相似,皆同出一源即“北京人”遗址周口店第一地点——峙峪系。被称为萨拉乌素文化的“新人”化石,则属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距今五万至三万五千年的人类化石,其体态特征已经很接近现代人,特别是头骨和门齿更为接近现代蒙古人种。到了新石器时代,

3、内蒙古不仅有与黄河流域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老官台文化大致相当的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开始存在,而且还有与中原仰韶文化并驾齐驱的著名的红山文化以及与仰韶文化有继承与发展迹象的早期原始聚落遗址大量出现,如海生不浪遗址、阿善遗址、白泥窑子遗址、庙子沟遗址……红山文化最负盛名的发现,是赤峰翁牛特旗三星他拉乡发掘的一件通体高度为二十六厘米的墨绿色玉龙。如果说,猪首龙身、长吻修目、卷鬃高扬的红山玉龙确为稀世奇珍,因为它比仰韶和龙山更早发现了龙的形象,因而间接暗示了中国北方草原或为兴龙之地那么,相继发现的红山玉饰上象征龙的勾云纹和红山彩陶上盘卷的龙、龙鳞纹、大鳞状龙纹,则因为它们渗透到草原先民乃至中原先

4、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而直接阐释了中华民族所有成员一脉相承的对龙的崇拜。而青铜时代,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和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北方青铜文化,其范围之广东至辽海、南跨长城、殷墟、渭河和黄河流域,北到南西伯利亚、外贝加尔湖及蒙古,西越吉尔吉斯草原、鄂毕河中游直达里海……有专家根据夏家店下层文化分布区翁牛特旗出土的一尊青铜上出现的城廓和族徽的铭文并为商代沿袭下来的彩陶花纹中的饕纹、云雷纹、蟠螭纹和龟蛇纹,将其推断后来高度发展的商周青铜器的先驱。在西拉木伦河上游还发现一个夏家店上层文化集露天开采、选矿、冶炼、铸造等全套工序的大规模古铜矿,遗落在炼炉周围的炼渣、铜范和马首鼓

5、风管,再度表明草原先民和中原先民一样,这时不仅掌握了青铜铸造技术,而且早已掌握了青铜开采、选矿和鼓风冶炼技术。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文化则至少在夏代中期就产生和出现了,历经商周春秋并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及至战国也和中原同步发展到高度完美的境界,最终走向铁器时代。  事实上,在我国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之前,就有所谓“北狄”的众多游牧民族在中国北方草原这块广袤无垠的大地上孕育、生存和繁衍了。秦汉以降,最早见于战国末期并首先融合北狄之众的匈奴,曾长期称雄中国的北方、辽东和西域。两汉魏晋之时,早已存在的乌桓、鲜卑及其后的柔然,先后崛起于中国北方草原。隋唐一统之际,突厥与回纥纵横南北大漠,搬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

6、的历史活剧。宋辽金时期,契丹、女真相继逐鹿中原,各自扮演了各自时代的英雄角色。特别是有元一代,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汉、隋唐之后的又一个封建大一统时代,也是中国北方草原草原民族和中原民族继魏晋南北朝之后空前融合的时代,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时代。  中国北方草原是“行国”与“居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走廊。所谓“行国”,虽是西汉时对乌孙等西域诸国的别称,亦即可指称以游牧为主的草原民族和国家;“居国”则指以农耕为业的中原民族和国家。“行国”与“居国”因各自生存和发展的日益增长的迫切需要,其接触和往来乃至参与诸侯的纷争,早在春秋时期便开始频繁起来。除了战争,在“行国”与“居国”之间,更多地还是

7、大量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首开中原夏族主动向草原民族学习的先河,也是草原民族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所做的独特贡献。魏孝文帝改革旧俗,积极仿制和推行中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则为草原民族入主中原创造了第一个成功范式。呼韩耶 “和亲”与汉宣帝“册封”,一方面以“和亲”的方式制止了战争,使武帝以来乃至秦汉以来烽火不息的草原和中原重获安宁,草原“赖蒙汉力”结束了内部分裂和长期动乱,中原“三世无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