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695316
大小:126.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09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阶段性练习试题(作文训练2,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阶段性练习试题作文训练作文论证方法训练一、写作指导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合理运用论据证明论点是十分重要的。可是,不少习作往往只注意引用论据,原文照搬,尽管论点正确、鲜明,论据也典型、可靠,但是由于没有进一步挖掘论据包含的事理,缺乏必要的分析,导致论点和论据联系松散,形成了论点、论据“两张皮”的现象,直接导致了论证无力的结果。事例论据的剖析论证,也就是找准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借助于探因、假设、归纳、对比等技法打通内在事理关节,叙议结合,才会使得议论
2、文更有说服力。论据运用的主要矫正点对照表顺序比较点主要矫正点矫正方向1事例详略不善于概括事例,详叙具体过程,类同记叙文,冲淡了论说的特色。叙写论据要惜墨如金,高度浓缩。少写或不写细节。只需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把事例讲清楚。2叙议关系事例只摆出,不分析,以例代议。借助于因果、假设、归纳、对比等技法打通内在事理关节,叙议结合。3事例观点事例与观点脱节,在论证中论据偷偷转换论点。在充分掌握素材的基础上,紧贴文章论点,选择恰当的切入分析角度。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因果分析法、反向假设法、列举归纳法、正反对举法、详
3、略穿插法、引申类比法、道理佐证法等。方法一:因果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就是探究事例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从而发现事物的本质,揭示其因果逻辑关系,使内容深刻。如果论据陈述的是结果,那么就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这叫做“探因”;如果论据陈述的是原因,那么就可推出结果,这叫做“究果”。我们写作时可以用因果关系复句来表达。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为……所以……因此……”等。或者用“为什么”来领起“探因”,用“结果怎样呢”来领起“究果”。例如:法国著
4、名数学家费尔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陪伴着会议厅,研究数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但他却在数论、概率论、解析几何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什么费尔马在政坛勤奋一生,却没能结出硕果,而在数学方面成绩斐然呢?这是由于他没有搞政治的天赋和特长,在数学方面却具备非凡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由此看来,门捷列夫所说的“终生努力,便成天才”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在叙述事例之后,先用一个“为什么”把问题引向深处,接着用“这是由于”透彻地揭示了费尔马资质的优劣,导出了“由此看来”的结论。这样的分析使论证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5、,显示论证的度。方法二:反向假设法反向假设法是假设材料中能达到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推出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6-假设条件下的结果与原条件下的结果构成正反对比,从而证明论点。如果论据是正面的,那么就从反面假设;如果论据是反面的,就从正面假设。假设推理的关联词一般用“如果……那么……”,其他还有“如果……就……”、“假使……那么……”、“倘若……”、“若……”、“试想……”等,可以连续假设,形成排比,增强说服力。例如:青少年涉世不深,阅历有限,对是非的判断力还不强,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
6、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市场经济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创造热情,社会财富日渐丰富,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现象。摆在我们面前的常常就是这样一些判断题:面对老人的倒地,你是积极施救,还是视而不见?面对行凶的歹徒,你是挺身而出,还是逃之夭夭?面对与别人的矛盾,你是不依不饶,还是化干戈为玉帛?如果不把这些判断题解答好,即使我们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也会偏离方向、走向深渊。上面文字在设置情境后,接着用“如果……那么……”从反面假设分析,从而论证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方法
7、三:列举归纳法列举归纳法就是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后,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作为结论(或小结)用以证明论点。例如:史学家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相声艺术宗师侯宝林为学谐语手抄一部10多万字的《谐浪》;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27年;德国著名医生欧立希连续试验914次,终于研制成治疗人体内锤虫和抗螺旋体病菌的新药———新坤凡纳明。这些事例充分证明了古今中外无数有成就的人之所以取得事业的成功,秘诀就在于他们有恒心和毅力。这段文字举古今中外成功者的四个事例之后,点明了其中包含的道理,
8、从而使中心论点“恒心和毅力是成功之本”得到了有力的论证。方法四:正反对举法正反对举法把正反面事例对照起来分析,找出异同,通过对比,能很鲜明地证明观点和强化观点。例如: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言,开创了“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果;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从谏如流”势在必行!选用商纣王、唐太宗、楚怀王、齐威王四个人物的事例,一反一正,进行比较,在鲜明的对比中充分阐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