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692710
大小:265.32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7-09
《话题七具体课型的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话题七具体课型的备课主要内容一、新授课的备课二、习题课的备课三、复习课的备课四、实验课的备课五、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备课一、新授课的备课新授课即讲授新知识的课,这是常规科目教学的主导类型。新授课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学习新知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一)新授课的特点(p156)1、教学类容的新颖与未知新授课有有两种类型,一是开学初或借班上课,一是教学进行中的普通新授课3、教学方式的灵活与稳定新课程下的新授课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它适应了新教材、新技
2、术、新手段的变化,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全体发展,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但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又有赖于教师教学方式的稳定。因此,新授课的教学方法是灵活与稳定的有机结合。2、知识的全面与丰富(p156)教师在新授课时,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涉及的知识力求丰富,环环相扣,避免残缺,不能影响到后面知识的学习。(二)、新授课的备课要点及要求(p157)新授课备课中要特别考虑对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的保持和培养,教学设计要以设计问题和活动形式为主,创设问题情境,把教学内容设计成问题和活动,让学生在思考、探
3、究问题的活动中学习、建构知识、形成能力,减少硬性灌输和被动学习。新授课的课堂结构一般包括:检查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知识、新课小结、布置作业。1、检查复习,激活原有知识。2、导入新课,铺垫后续学习。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用时不能过多,与新课内容要联系紧密,做到自然、简洁。3、讲授新课:使学生掌握新知识(p158)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启发性原则,注重生动易懂的原则,总之,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注意教法的选择和学法的指导。4、巩固新知
4、识点,力求知识类化为技能。5、新课小结6、布置作业(三)、教案示范(略)(p159—163)二、习题课的备课(p163)习题课是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在课堂上所进行的以讲解练习题为主的一种课型。(一)习题课特点习题教学具有特定的作用:深化与活化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反馈教学信息与补偿基础知识;巩固知识与提高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习题课的课堂结构一般是范例引路、学生练习、小结、布置作业。(二)习题课的备课要点和要求(p163---166)1、明确认识2、关于选题(1)选题的依
5、据(2)选题的原则3、教学设计安排(1)学习目的明确(2)内容安排科学合理(3)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4)讲评时将培养能力与掌握知识相结合(5)注重讲练评结合(6)注重题后反思(三)习题课教案示例三、复习题的备课(p168)(一)复习课的特点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在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某一阶段,以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或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二)复习课备课要点和要求1、掌握好复习课应遵循的原则(p169)(1)、系统性原则(2)、针对性原则(3)基
6、础性原则(4)精选性原则(5)主体性原则(6)及时性原则2、应用好复习课的教学策略(p170)(1)超前预设,注重知识的归类(2)多管齐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明确复习目的,适时检测重视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分层递进。(3)自主学习,彰显学习的主体性(4)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3、备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p173)(1)要明确复习的目的,把握复习范围和程度,了解学生情况,确定复习方法(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形成知识结构(3)防止“冷饭热炒”。
7、教学内容应于平时教学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和重组,要有新意,要精选具有典型性、针对性、覆盖性和训练性的例题和习题。(4)要注意渗透非智力因素的教育。(5)提前制定复习计划,明确复习重点、难点。在教学中灵活调整教案。(三)复习课教案示例略(p173)四、实验课的备课(p175)实验课是指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分组实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课型。通常在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科学等科目中才有。实验课是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一)实验课的特点1、实
8、验课是以实验教学工作为主的教学工作。2、实验课教学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3、不同的实验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倾向性。4、实验课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实验课备课要点和要求(p176)1、备课中的精心准备(1)深入研究教材,重点关注实验。(2)课前亲自动手做实验(3)充分预设,完善实验制度2、抓好课堂中的导入和引导环节导入可以采用一些趣味实验或设置一些疑惑的方法,导入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迅速进入实验状态。3、结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