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教案新人教版

ID:39683428

大小:35.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7-09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教案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礼记二则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2《礼记》二则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培养借助工具书等进行自学、自译的能力。(二)教学重点:1.了解《礼记》的相关知识,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理解“教学相长”的内涵。3.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通过类比手法阐述道理的方法。(四)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是《礼记》,书中所阐述的一些规律

2、和原则,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则片断《虽有嘉肴》。(二)了解《礼记》《礼记》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之一,是战国至秦汉时期儒家论说或解释礼制的文章汇编。汉代把孔子所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解说的文字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礼记》内容涉及上古时代的礼制哲学、伦理、道德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与《周礼》《仪礼》合称为“三礼”。《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三)读懂课文1.自由阅读课文,注意以下生字词。肴(yáo)弗(fú)66自强(qiǎng

3、)兑(yuè)学学半(xiào)2.读课文,注意以下问题。⑴通假字《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⑵古今异义①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②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意义)③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④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⑶特殊句式判断句:①弗食,不知其旨也。②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③教学相长也。(用“也”表判断)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即“其谓此乎”)3.结合课下注释口头翻译全文。译文参考: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

4、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兑命》里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4.再次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5.背诵课文,注意朗读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四)悟读课文1.《虽有嘉肴》开头写“嘉肴”和“至道”有何作用?这样写是为了由“嘉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用“嘉肴”“至道”作类比,使教与学的关系变得浅显易懂。2.“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

5、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和进步的重要环节。66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的。二者是互相促进、互相推动的。后者则仅从教的角度进行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说明。3.如何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教学相长”是本文所要表达的观点,在指导我们如何看待“教”与“学”的关系以及“教”与“学”的效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只有在教授别人的时候,才能发现自己的困惑;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自己得到提升。“教学相长”告诉我

6、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启示我们要注重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五)课堂小结本文主要论述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文章形状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从“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引申到“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的道理。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而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提高,最后得到教学相长的结论。逻辑严密,有条有理,并且言简意赅。浅显易懂。第二课时(一)导语设计《桃花源记》中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

7、记得吧,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二)朗读课文,粗知文意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如有疑难,小组自行解

8、答。教师提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音jǔ)66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音guān)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