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语言理解》PPT课件

《自然语言理解》PPT课件

ID:39681383

大小:391.1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7-09

《自然语言理解》PPT课件_第1页
《自然语言理解》PPT课件_第2页
《自然语言理解》PPT课件_第3页
《自然语言理解》PPT课件_第4页
《自然语言理解》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然语言理解》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1章自然语言理解11.1简单句理解11.2复合句理解11.3转换文法和转换网络11.1.1理解的实现过程10.1.1理解的实现过程要理解一个语句,需建立起一个和该简单句相对应的机内表达。而要建立机内表达,需要做以下两方面的工作:(1)理解语句中的每一个词。(2)以这些词为基础组成一个可以表达整个语句意义的结构。第一项工作看起来很容易,似乎只是查一下字典就可以解决。而实际上由于许多单词有不止一种含义,因而只由单词本身不能确定其在句中的确切含义,需要通过语法分析,并根据上下文关系才能最终确定,例如,单词diamon

2、d有“菱形”、“棒球场”和“钻石”三种意思,在语句JohnsawSusan’sdiamondshimmeringfromacrosstheroom.中,由于“shimmering”的出现,则显然“diamond”是“钻石”的含义,因为“菱形”和“棒球场”都不会闪光。再如在语句I’llmeetyouatthediamond.中,由于“at”后面需要一个时间或地点名词作为它的宾语,显然这里的“diamond”是“棒球场”的含义,而不能是其他含义。第二项也是一个比较困难的工作。因为要以这些单词为基础来构成表示一个句

3、子意义的结构,需要依赖各种信息源,其中包括所用语言的知识、语句所涉及领域的知识以及有关该语言使用者应共同遵守的习惯用法的知识。由于这个解释过程涉及到许多事情,因而常常将这项工作分成以下三个部分来进行:(1)语法分析。将单词之间的线性次序变换成一个显示单词如何与其他单词相关联的结构。语法分析确定语句是否合乎语法,因为一个不合语法的语句就更难理解。(2)语义分析。各种意义被赋予由语法分析程序所建立的结构,即在语法结构和任务领域内对象之间进行映射变换。(3)语用分析。为确定真正含义,对表达的结构重新加以解释。11.1.

4、2语法分析要进行语法分析,必须首先给出该语言的文法规则,以便为语法分析提供一个准则和依据。对于自然语言人们已提出了许多种文法,例如,乔姆斯基(Chomsky)提出的上下文无关文法就是一种常用的文法。一个语言的文法一般用一组文法规则(称为产生式或重写规则)以及非终结符与终结符来定义和描述。例如,下面就是一个英语子集的上下文无关文法:11.1.2语法分析要进行语法分析,必须首先给出该语言的文法规则,以便为语法分析提供一个准则和依据。对于自然语言人们已提出了许多种文法,例如,乔姆斯基(Chomsky)提出的上下文无

5、关文法就是一种常用的文法。一个语言的文法一般用一组文法规则(称为产生式或重写规则)以及非终结符与终结符来定义和描述。例如,下面就是一个英语子集的上下文无关文法:〈sentence〉∷=〈nounphrase〉〈verbphrase〉〈nounphrase〉∷=〈determiner〉〈noun〉〈verbphrase〉∷=〈verb〉〈nounphrase〉

6、〈verb〉〈determiner〉∷=the

7、a

8、an〈noun〉∷=man

9、student

10、apple

11、computer〈verb〉

12、∷=eats

13、operats这个文法有6条文法规则,它们是用BNF范式表示的。其中带尖括号的项为非终结符,第一个非终结符称为起始符,不带尖括号的项为终结符,符号“∷=”的意思是“定义为”,符号“

14、”是“或者”的意思,而不带“

15、”的项之间是“与”关系。符号“∷=”也可以用箭头“→”表示。有了文法规则,对于一个给定的句子,就可以进行语法分析,即根据文法规则来判断其是否合乎语法。可以看出,上面的文法规则实际是非终结符的分解、变换规则。分解、变换从起始符开始,到终结符结束。所以,全体文法规则就构成一棵如图11-1所示的与或

16、树,我们称其为文法树。所以,对一个语句进行语法分析的过程也就是在这个与或树上搜索解树的过程。可以看出,搜索解树可以自顶向下进行,也可以自底向上进行。自顶向下搜索就是从起始符sentence出发,推导所给的句子;自底向上搜索就是从所给的句子出发,推导起始符sentence。图11-1文法树例11.1下面是一个基于上述文法的语法分析程序。它采用自顶向下搜索。sentence(X):append(Y,Z,X),noun_phrase(Y),verb_phrase(Z).noun_phrase(X):append(Y,Z

17、,X),determiner(Y),noun(Z).verb_phrase(X):append(Y,Z,X),verb(Y),noun_phrase(Z).verb_phrase(X):verb(X).determiner([the]).noun([H

18、_]):member(H,[man,student,apple,banana,compute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